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俗話說:"臘月十二見馬頭,一年四季不用愁",什麼是"馬頭"?

在農耕社會,人們除了種地打獵之外,養蠶也是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養蠶的歷史可是非常悠久,在夏朝以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養蠶了,到了商朝時,還專門為養蠶設立的典蠶之官。而且在每年的臘月十二,還要祭祀蠶神。俗話說:“臘月十二見馬頭,一年四季不用愁”,到底什麼是馬頭呢?其實這句話就與養蠶有關。

什麼是馬頭?

其實這裡所說的“馬頭”指的就是“馬頭娘”,相傳在遠古時期,中條山裡有一個叫“西陰村”的小村莊,村裡住著一個姑娘叫嫘祖,她的母親早亡,父親是皇帝手下一員大將,常年在外打仗,家裡就只剩下她和一匹小白馬相依為命。

由於嫘祖一個人在家很寂寞,就常常對小白馬傾訴對父親的思念之情,並且說:“誰要是能把父親接回來,我就嫁給他”。結果小白馬聽到後,就一路跑到軍中,嫘祖的父親還以為家中出事了,就趕緊騎著小白馬回家了。

回到家一看什麼事都沒有,問過女兒後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於是他非常生氣,覺得小白馬是畜生,怎麼能娶自己的女兒呢。一氣之下就射死了小白馬,並把馬匹掛在院子裡晾曬。父親走後,嫘祖很傷心,就對著馬皮說:“我做錯了事,導致你丟了性命,來世一定報答你的恩情”。

這時候鄰居家有個姑娘叫雪花,聽到此事後也很生氣,就用腳踩著馬皮指責道:“真不知羞恥,還想和我嫘祖姐姐成親。”結果話音未落,她就被馬皮捲起來飛走了。嫘祖就趕緊去追,結果這張馬皮裹著雪花粘在一顆樹上,越縮越緊,最後成了拇指大小的小白團,於是嫘祖就天天來看,後來桑樹上就爬滿了白色的小蟲,小蟲的頭部很像小白馬的頭,只是少了兩個耳朵。

於是嫘祖就把這些小白蟲帶回家餵養,還得到了銀色的蠶絲,後來她將這些蠶絲進獻給了皇帝,還成為皇帝的妻子。那棵樹就被取名為桑樹,取“喪”音。而身披馬皮的雪花姑娘就被供奉為蠶神,因為蠶寶寶的頭像馬,因此又被叫做“馬頭娘”或者“馬明王”,也叫做“蠶花娘娘”。所以民間傳說中的蠶神就是馬首人身的少女形象。

因為農曆的臘月十二日是“蠶花娘娘”的生日,所以就把那一天定為“祭蠶”的日子,每到臘月十二這一天,人們就會用紙做成一個馬,上面坐著蠶花娘娘,由於古人騎馬男人與女人是不一樣的,男人是跨騎,女人則是側坐在馬背上,以顯示淑女形象。

在臘月十二,人們用紙做成蠶花娘孃的造型,還要用紅色、青色和白色的米粉做成馬頭娘的樣子來祭拜。青色代表桑樹,白色代表蠶絲和蠶寶寶,而紅色象徵著吉祥如意。在祭蠶神之後,到除夕或者正月十五,還有燒田蠶的習俗,也叫做照天蠶。

臘月十二見馬頭,一年四季不用愁

在臘月十二這一天,要祭拜馬頭娘,當然在祭拜的時候就能見到馬頭了,這也預示著來年養蠶就會有不錯的收成。而養蠶作為古人主要的經濟收入之一,對人們的生活影響是很大的,有好的收成,自然就不用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