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脆弱的崛起:德國做錯了什麼?

徐棄鬱不像一些西方學者那樣,認為德國物質力量的增長必然導致戰爭。恰恰相反,徐那種細膩的分析揭示了,雖然德國崛起引起了那種將各行為主體推向戰爭的結構性壓力,但這種壓力本可以被良好的戰略和領導力所消解(就像俾斯麥所展現的)。正是由於俾斯麥的繼任者缺乏這種戰略和領導力,使巴爾幹半島上並不重要的事件點燃了全歐洲的戰火。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著名國際政治學家格雷厄姆·艾利森

《脆弱的崛起》因其政治洞見力而彰顯價值……這本書從根本上說是關於領導力的;更確切地說,它關涉領導力在俾斯麥那裡如何展現,在俾斯麥下臺後如何缺失。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 著名歷史學家 大衛·史蒂文森

這是一部深刻剖析德國1871—1914年興衰史的新作。它生動而詳實地論述了德國統一後,俾斯麥透過正確的戰略策略,使德國避免成為大國矛盾的中心,得以在相對有利的國際環境中快速崛起,而後來的領導人卻一再誤判形勢……作者依據可靠的史實,勇於挑戰歷史上政治家們出於現實需要做出的結論或散佈的觀點,這種治學態度值得稱讚。

——原中國駐德大使、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原會長 梅兆榮

棄鬱先生這部力作恰逢其時……本書不僅對德國大戰略的形成和轉變的刻畫入木三分,而且剖析了其國內經濟、社會、政治、意識形態背景,處處發人深省。這是一部上佳歷史學著作;也是一部充滿引人入勝的戰術細節的優秀戰略學著作。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

歷史總是和當代相關的,人類總是能夠從歷史上學到很多經驗教訓。中國正在崛起,已經向世界昭示了“和平崛起”和“和平發展”的決心。但要達到此目標,並非易事。中國因此不僅要從自己的歷史中尋找經驗,也要從世界歷史中尋找。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必須重新解讀歷史,以揭示其和當代的相關性。現在擺在讀者面前的就是這種重新解讀。徐棄鬱討論的是德國崛起的歷史。也是歐洲走向戰爭的歷史。作者放棄了當代國際關係研究中簡單化的理論分析,深入到德國這段歷史的諸多細節。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講席教授 鄭永年

內容簡介:

1871年統一後,德意志帝國成為實力飛速躥升的大國,但與此同時,它所面臨的安全環境卻十分複雜脆弱,物質上在高歌猛進,精神方面卻日趨急躁和淺薄。藉助大量翔實材料,本書梳理了德國從統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外交和政治軍事政策,論述了大戰略的成敗與否如何決定了德意志帝國的命運,從而回答了“威廉德國為何走向戰爭”這個問題。作者指出,隨著實力的進一步發展,德國的大戰略反而在退化甚至瓦解,越來越無法應對變化中的複雜局面。2017年1月本書英文版由麻省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使該書受到國際學界的關注。

作者簡介:

徐棄鬱,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原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退役大校。先後被聘選為“中美傑出青年論壇”成員,國防部外事工作專家小組成員,第十一屆全國青聯委員。出版著作《脆弱的崛起:大戰略與德意志帝國的命運》《帝國定型:美國的1890-1900》。

【簡目】

第一章 低姿態的大國

第二章 “主動塑造”與大戰略的構築

第三章 維持大戰略的努力

第四章 “後俾斯麥時代”的開始

第五章 體制、社會、民意與大戰略

第六章 從“世界政策”到“被包圍”

第七章 海權偏執

第八章 大戰略的退出——“施利芬計劃”

第九章 通向世界大戰的危機處理(1908—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