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文聖是孔子,那武聖是誰呢?傳承上千年,關羽給他提鞋都不夠資格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漢武帝時期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後,儒家成了天下文人的唯一正統;至於其他的如法家、道家、陰陽家、墨家等等,要麼被儒家選擇性的融合,要麼逐漸的淪落,反正在地位上,是遠遠不能和儒家想比的。而作為創始人的孔子,也被後世歷代帝王所推崇,並被天下廣大讀書人尊為“聖人”,乃是天下文人所膜拜的存在。

那既然有文聖人,那就肯定有對應的武聖人了,那武聖人是誰呢?現在很多人都說是關羽,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在襄樊之戰失敗後被殺,但在北宋宋徽宗時期突然開始流行對關羽的推崇,並逐漸被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但關羽真的夠資格被尊為“武聖”麼?不說別的,就戰績而言,關羽在襄樊之戰中兵敗被擒。單論三國時期而言,關羽可能稱得上是名將,但放在歷史上,白起、王翦、韓信、衛青、李靖、李績等,誰的戰績不比關羽要強太多?而論品性,關羽曾投降過曹操,不管什麼原因,他終究投降過,至少真正的武聖不會到兵敗被迫投降的地步吧?

那真正的武聖人是誰呢?其實一直以來,真正受武將們所推崇膜拜的武聖人只有一位,那就是商周時期的姜子牙。姜子牙在72歲時方才出山,被周文王尊為太師,制定軍國大計;在姜子牙的輔佐下,周文王先後收服虞國和芮國,攻滅黎國、邘國等國,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

在周文王去世後,姜子牙又繼續輔佐周武王姬發,周武王即位後的第二年,率大軍先西行至畢原文王陵墓祭奠,然後轉而東行向朝歌前進。周武王在中軍豎起寫有父親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稱太子發,意為仍由周文王任統帥。大軍抵達黃河南岸的盂津,有八百諸侯聞訊趕來參加。

人心向周、商紂王孤立無援的形勢已形成,諸侯均力勸武王立即向朝歌進軍。周武王和姜子牙則認為時機還不成熟,在軍隊渡過黃河後又下令全軍返回,並以“諸位不知天命”告誡大家不要操之過急。因時機還未完全成熟,還是班師回朝了。這次滅商預演,史稱“孟津之會”或“孟津觀兵”。

足可見姜子牙謀略之深,其實說起來,姜子牙可能是歷史上首位戰略家吧。孟津觀兵後,周武王一面加緊練兵,一面派人去探聽殷商的動向。他們聽到探子的3次彙報後得知,殷商已是“讒惡進用、忠良遠黜”,周武王和姜子牙覺得殷商已是分崩離析,眾叛親離了,征伐紂王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發動了空前的滅商戰爭,此戰中,年邁的姜子牙為帥。

在周朝建立後,姜子牙被封為齊侯,乃是外姓第一侯,而姜子牙也成為姜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在周武王英年早逝後,姜子牙又繼續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建立成康之治。作為一位滿腹韜略的賢臣和非凡的政治、軍事家,姜子牙一直受歷代統治者崇尚,這在《詩經》等唐朝以前的許多史料及文學作品中頌文頗多。

唐太宗即位後,外夷相侵,內患未除,政局動亂,國家面臨著百亂待治,百廢待興的情況,為了達到“安人理國”的目的,便自稱他是姜子牙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廟,他用這一舉動告訴人們,他要像周文王訪賢並重用姜子牙那樣的賢臣良將,他後來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國的人才,終於實現了“貞觀之治”。

唐玄宗為求國內安寧,需要像姜子牙那樣披肝瀝膽,嘔心瀝血,忠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便於公元731年敕令天下諸州各建一所太公廟,並要求以張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當發兵出師或各將領及文武舉人應詔,都要先去太公廟拜謁。在公元739年追諡姜子牙為“武成王”,因此姜子牙正式成為中華民族“武”聖人。

和姜子牙的才能和貢獻比起來,關羽真的不算什麼;姜子牙除了是開國第一功臣,而且還對內平定叛亂、對外開疆拓土;而反觀關羽,不僅無開疆拓土之功,而且還因為他的失敗,導致諸葛亮全盤計劃落空,以至於蜀漢開始衰弱;更別說姜子牙還有兵書《六韜》傳世,而關羽留下了什麼兵書典籍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