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汝州文史』——李樓寨村勇大義戰蹚將

『汝州文史』——李樓寨村勇大義戰蹚將

許宗合/口述

劉孟博/整理

李樓村古稱李家樓,位於汝州市區東部15公里許,焦村鎮境內,該村歷史悠久,人文璀璨,文化底蘊深厚。李樓村最早約成村於明代,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村內發生了很多耐人尋味的村史傳說,這些老人們口熟能詳的村史傳說,目前大多仍以口頭形式傳播,很容易被後人所遺忘。“盛世修史”,如今若以文字形式,將這些村史傳說記錄下來,永久儲存,即弘揚了歷代村民留下的傳統美德,又增強了村民的鄉土情結,可以使年輕人對故鄉有更多、更深的瞭解。

李樓村舊時曾經有著一座村人引以為傲的古寨牆,它修築於清代同治年間,當時捻軍橫行豫西,每到一地便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清政府為儘快解除捻軍所造成的地方動亂,號召百姓們修建圩寨,成立民團組織以保障自身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為了達到堅壁清野,切斷捻軍給養的目的。李樓村民經過公議後,開始透過攤丁的方式修築寨牆,最終在村子周圍,建成了東西寬221米、南北長210米、周長700米左右的夯土寨牆。寨牆高約15米,下部寬約7米,上部寬約3。5米,頂部有車道,外設女兒牆,牆上垛口皆留有射擊孔,以備戰時使用。護寨海濠深約3米,寬約15米左右,常年蓄水不涸,水深一尺有餘。李樓寨當時設東、西兩個寨門,東寨門外部榜曰“迎旭”,內部榜曰“寅賓”,西寨門榜曰“金德”。兩處寨門牆體均由巨石青磚包砌,上蓋有寨閣一間,寨門為榆木板外包鐵皮製成,厚約七寸,堅固耐用。南北寨牆上,各蓋有更房兩處,加上東西寨樓共計6間,供守夜人員居住,西寨門前有磚拱橋一座,以供群眾出行。

李樓寨築成後,村中青壯年男子全民皆兵,同時在村中選舉德高望重者擔任寨首,以指揮全域性。民團武器除冷兵器外,還集資購買有抬槍十幾杆、九節黎一門、生鐵炮一門(約500公斤),民國時期則添置了步槍及劉玉臺從外邊帶回來的勃朗寧輕機槍。當時巡夜實行交接制,每晚30人左右,以傳籤的形式在六處更房間進行巡邏,每間更房住5人,除1人值班外,其他4人休息,值班人員將竹籤依次遞送,到一定圈數後換班休息。民團的存在,使得村莊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由於社會動盪,蹚將刀客層出不窮,直至李樓解放,村中自發的護寨組織依然存在,在周邊村寨皆被蹚將刀客洗劫的情況下,李樓始終安然無恙,鄰村甚至外鄉人多到李樓避難,故時有“鐵寨”之稱。

民國元年正月,李樓寨曾經發生過一起民匪大戰事件,由於缺乏文字記載,目前只能從村民的口傳資料中瞭解其大致情況。

這件事首先要從靳村說起。

靳村距李樓約八里,位於汝東淺山丘陵地帶,動亂年月,時常受到遊匪的滋擾,因此,村民們多將糧食和細軟等貴重物品,託親央友,寄放於有寨牆的村中,風聲緊時,則舉家前往避亂。靳村有個叫王老大的人,他妹妹長相姣好,被盤踞於紫雲山一帶的蹚將架杆馬夾子聽說後,心生惡意,限令王老大將她妹妹送往匪巢,供其蹂躪 。王老大一家聞訊後,心中害怕,就逃到李樓村親戚家躲藏。

他們為什麼要到李樓村躲藏呢?除了李樓寨寨高濠深,防守嚴密外,更重要的是,寨首劉玉豐的為人值得信賴。劉玉豐(1857—1936年),監生出身,精通周易,善理家政,為村中富戶。更兼德才俱備,在民眾中口碑頗佳。有一年,青黃不接之際,周邊村寨屢有被蹚將劫掠的事,劉玉豐召集大家商議對策,提出封囤寨門,待安定之後再開啟,不過其間守寨人員的伙食,須由大戶分攤。此話一說,便有人提出異議,劉玉豐說:“蹚將搶的目標,主要是我們這些大戶,要是叫人家搶了,那損失會小嗎?再說,都是鄉里鄉親,很多還是同宗本族,吃幾頓飯算啥呀!”最後,大家接受了劉玉豐的主張。有堅固的寨牆,有充足的武器,有得力的措施,還有明白事理的寨首,王老大一家自然而然就躲進了李樓村的親戚家。

馬夾子原本以為王老大會在限期內將人送來,誰知派出的蹚將回來說,王老大全家已經逃到李樓寨躲了起來。惱羞成怒的馬夾子,決定帶人來李樓寨要人,為了製造聲勢,還約了外縣的幾股蹚將一起,趁著夜色包圍了李樓寨。隨即,馬夾子派人朝寨上喊話,稱只要把王老大的妹妹送下來,他們便立即撤退,若是不交,便要炮打火燒,強行破寨。

頓時,寨裡邊人心惶惶,是守寨擊匪,還是將人交出?王老大一家更是舉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寨首劉玉豐。 劉玉豐說:“王家人既然來咱村投親,那就是咱村的人。要是把人家閨女拱手送給蹚將,以後咱村大人小孩還有臉見人嗎?助紂為孽,傷天害理的事咱們不能幹。大家聽好了,抄傢伙上寨,他們敢攻,咱們就打!”

村勇們聽後,群情激憤,紛紛表示要誓死護寨。蹚將們得知威脅失效,立馬架上雲梯,頂著小桌子朝寨上狂打猛攻,寨上村勇頑強還擊,一場民匪大戰立即進入膠著狀態。激戰一夜,蹚將傷亡慘重,但直到天色破曉,仍然沒能破寨,蹚將們只得咬牙切齒地退去。村勇們也有多人負傷,其中李進中的傷勢最重,四個月後身亡,享年38歲(見《隴西李氏家譜》)。

李樓村民不畏強暴,誓死抗匪的戰鬥精神,以及善待鄉鄰,扶危濟困的大義之舉,直到現在還被附近村民津津樂道,也激勵著今天的李樓人去繼承,去發揚。

附:

劉玉豐(1857—1936年),字邵亮,監生。公性嗜學,尤精周易,屢試未售,繼理家政,現已富有。民國十四年(1925年)為聖王裡裡長,土匪四起,辦保衛,數散粟濟貧,償不償,不計也。一方賴以安全,公之力居多,現年七十有九,猶復矍鑠如故,亦盛德之報也。

——民國《劉氏家譜》

李進中(1874——1912年)生於同治十三年,性格倔強,秉性耿直。1912年正月,土匪圍攻李家樓寨,臨危不懼,身負重傷,而數次上寨,與匪頑強拼搏,因傷重四個月後身亡。

——《隴西李氏家譜》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