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15歲從安徽逃荒到河南,48歲倒插門養大別人三個娃,72歲活成啥樣

如果趕上週末下雨,你會在家幹什麼?在城裡的話不用說如果沒有特殊安排,大多數人會選擇睡個懶覺、給孩子輔導作業,看看電視、刷刷手機。當然了,賢惠的妻子也會給家人張羅一桌好飯,盡享家庭溫馨時刻。但是,在農村就不一樣了,即使下雨也有幹不完活,一場大雨過後,我們看看生活在地坑院裡的人們都在忙些什麼。

我們來到陝州張汴鄉這個一孔12洞的大地坑院時,正好碰上院主人牛大爺穿著雨鞋提著菜籃子從地坑院裡出來,說地裡溼乎乎的,進地裡摘菜乾活都得穿雨鞋,不然進不去,不過這場雨來的真是及時,大大緩解了旱情,我們說下了大雨,去他家地坑院看看行不?大爺說去就是了,老伴在家,他去給兒子送點菜一會就回來了。

順著坡道進了院子,看見牛大娘抱了一捆柴火準備燒火做飯呢,牛大嫂說,趁著雨後墒情好,他老倆口一大早就去地裡給玉米追肥去了,這不剛回來,順便摘了點菜,老伴非得給兒子送過去。

我們說大雨過後你這院子還挺乾爽,一點不泥濘,看樣子排水工程做得不錯呀。牛大娘說,自己當時的老伴兄弟六個,老伴排行老二,家裡人多,這院子是公公帶著六個兒子建起來的,六兄弟陸陸續續成年後都在這地坑院裡成的家,後來住不開了,有三個兄弟就搬出來地坑院,現在就自己和老三、老四三家人在住。

牛大娘正和我們聊著天,牛大爺回來了,給老伴說兒子一家都在家看電視呢,兒媳婦還說剛好家裡沒有菜了,下雨也不願意出門。牛大娘笑著說,不讓你送非得去送,看你把孩子們慣得,沒菜吃都不願意去摘,等天晴了他們自然會來拿的,也不怕把你累著。牛大爺樂呵呵地說,年輕人覺多,平時上班忙,好不容易歇個週末就讓他們懶懶吧。這妥妥的撒狗糧呀:老兩口寥寥幾句對話透露出的都是夫妻關愛之情和對孩子滿滿的愛呀。

說起院子的排水,72歲的牛大爺把我們帶到院子裡蓋著石磨盤的地方,說這就是旱井,這個院子有接近兩畝,是村子裡數一數二的大院子,院子大旱井自然就深,有好幾丈呢,下面還有斜洞,有點像拐窯的道理,所以說下上十天大雨都不會變成水坑。旱井的位置自然是最低的地方,雨水隨下隨就自動流進旱井,所以沒有積水。

這旱井雖然不是自己挖的,但是自己年輕時就跟師傅學會下窯洞,對著裡面的門道一清二楚。聽大爺這麼這麼一說,加上牛大娘剛才說前老伴弟兄六個,看來兩人不是原配?繼續聽牛大爺講講他的故事。

雨勢有點大,牛大娘忙著做飯,牛大爺讓我們進屋坐坐,他從炕邊的塑膠袋裡掏出菸絲熟練地捲了起來,大爺說,自己不喝酒,一輩子就好這一口,一根旱菸下去很解乏。

說起家務事,大爺說,說來話長,自己老家是安徽的,63年大旱時他才15歲,實在是餓得不行了就扒著火車來到了河南陝州農村,陝州自古以來就是個產糧區,在這裡人勤快點至少能混個飯吃,所以就留下了。為了討生活,先是拜了師傅給別人下院打窯洞,工錢就是白麵和菸絲,後來下院打窯洞的活少了,90年代當地又興起栽果樹,自己又拜了師傅學習修剪果樹,由於悟性高,很快就入了行,在十里八鄉都小有名氣,就開始在各鄉鎮教果農們學習修剪果樹。

就在那時認識的老伴,那會他丈夫因病去世了,自己拉扯著三個孩子很不容易,自己呢一直是光棍一個,四處漂泊也沒個家,就有人撮合他倆認識了。後來發現兩個人還挺對脾氣:都不是那種斤斤計較的人,老伴不嫌乎自己年齡這麼大(大爺說比大娘大九歲,怪不得看著大娘這麼年輕呢),自己呢雖說給人當了上門女婿還有三個孩子要負擔,也總算是有了個家,忙活一天回家能吃上口熱飯喝上口熱水了,兩個人就這麼走到了一起,那年自己48歲。

牛大爺說,結婚後就是一家人了,自己把以前幹活攢的錢全部拿了出來供三個孩子上了學,三個孩子也爭氣,都上了大學,大兒子在鎮上教書,離得近,隔三差五地去看看送點菜,二兒子在洛陽上班,閨女在市裡上班。一晃20多年過去了,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這家裡現在就剩他們老倆口了。

我們問牛大爺沒有自己的孩子心裡踏實吧,牛大爺說有啥不踏實的?當時經濟條件已經不允許再要個孩子了。自己從15歲就出來闖社會,深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道理,人和人相處就是人心換人心,你把人家當回事人家就把你當回事,自己從小離家,飄蕩大半輩子,太想有個家了。結婚後就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把三個孩子當成了自己的親人,不然也不會把所有積蓄都拿出來供孩子上學,這麼多年了處得怎麼樣,孩子們心裡自然有桿秤,對他都很好,逢年過節都會想著回來看看,給點錢啥的。

不光孩子,和老伴的兩個小叔子也相處得像一家人,人和人真是個緣分,你們也知道這院子裡現在是三個兄弟在住,我要是不說,你們恐怕都不知道我們還是異姓兄弟吧。

牛大爺說的真是不假,看得出來大爺是個光明磊落的性情中人。大爺說,感謝老伴讓自己有了家,還能有機會盡孝。以前一直沒成家也不敢回去,怕老人生氣,結婚後帶老伴一起回安徽老家去看了看,前些年父母去世也回去了一趟。父母沒了,老家就沒有念想了,以後就也不會回去了,這裡雖然不是生我的地方,卻是養我五十多年的地方,是我永遠的家,我就在這裡等著兒子們給我養老送終了。

大爺說這話的時候,一臉的自信。像這種二婚家庭,經常有卸磨殺驢的,老了沒有用了被人家趕出來,尤其是在農村更不稀罕。俗話說,家風是可以傳承的:牛大爺做的到位,牛大娘教育的也到位,從牛大娘對老伴的關愛上我們能感受到這家人的溫度,相信他們不會讓晚年的牛大爺失望的。各位親,你們說呢。【更多圖片故事請點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