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數學家故事大全5篇合集精選

數學是需要人持之以恆的探索和不畏困難的突破才能形成屬於自己個人的體系,這是一個美妙而奇特的世界。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數學家故事大全5篇合集精選,供大家參考。

數學家故事大全5篇合集精選1

歐幾里德

歐幾里德生於雅典,接受了希臘古典數學及各種科學文化,30歲就成了有名的學者。應當時埃及國王的邀請,他客居亞歷山大城,一邊教學,一邊從事研究。

古希臘的數學研究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曾經出過一些幾何學著作,但都是討論某一方面的問題,內容不夠系統。歐幾里德彙集了前人的成果,採用前所未有的獨特編寫方式,先提出定義、公理、公設,然後由簡到繁地證明了一系列定理,討論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還討論了整數、分數、比例等等,終於完成了《幾何原本》這部巨著。

《原本》問世後,它的手抄本流傳了1800多年。1482年印刷發行以後,重版了大約一千版次,還被譯為世界各主要語種。13世紀時曾傳入中國,不久就失傳了,1607年我國又重新翻譯了前六卷,1857年又翻譯了後九卷。

歐幾里德是位溫良敦厚的教育家,也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學者,他反對在做學問時投機取巧和追求名利,反對投機取巧、急功近利的作風。

那時候,人們建造了高大的金字塔,可是誰也不知道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有人這麼說:“要想測量金字塔有多高,比登天還難!”

這話傳到歐幾里德的耳朵裡。他笑著告訴別人:“這有什麼難的呢?當你的影子跟你的身體一樣長的時候,你去量一下金字塔的影子多長,那長度便等於金字塔的高度!”

歐幾里德的名聲越來越大,以致連亞歷山大國王也想趕時髦,學點幾何學。於是,國王便把歐幾里德請進王宮,講授幾何學。誰知剛學了一點,國王就顯得很不耐煩,覺得太吃力了。國王問歐幾里德:“學習幾何學,有沒有便當一點的途徑。一學就會?”

歐幾里德笑道:“陛下,很抱歉,在學習科學的時候,國王與普通百姓是一樣的。科學上沒有專供國王行走的捷徑。學習幾何,人人都要獨立思考。就像種莊稼一樣,不耕耘,就不會有收穫。

數學家故事大全5篇合集精選2

劉徽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面積計算等,都屬於世界先進之列,但因解法比較原始,缺乏必要的證明,而劉徽則對此均作了補充證明。在這些證明中,顯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創造性的貢獻。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並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在代數方面,他正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幾何方面,提出了“割圓術”,即將圓周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的結果。劉徽在割圓術中提出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可視為中國古代極限觀念的佳作。

《海島算經》一書中,劉徽精心選編了九個測量問題,這些題目的創造性、複雜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當時為西方所矚目。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我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數學家故事大全5篇合集精選3

泰勒斯

泰勒斯生於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後,泰勒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同時又不迷信古人,勇於探索,勇於創造,積極思考問題。他的家鄉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裡,泰勒斯認識了古埃及人在幾千年間積累的豐富數學知識。他遊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

泰勒斯的方法既巧妙又簡單:選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在金字塔邊豎立一根小木棍,然後觀察木棍陰影的長度變化,等到陰影長度恰好等於木棍長度時,趕緊測量金字塔影的長度,因為在這一時刻,金字塔的高度也恰好與塔影長度相等。也有人說,泰勒斯是利用棍影與塔影長度的比等於棍高與塔高的比算出金字塔高度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要用到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這個數學定理。泰勒斯自誇,說是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古埃及人但事實可能正好相反,應該是埃及人早就知道了類似的方法,但他們只滿足於知道怎樣去計算,卻沒有思考為什麼這樣算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泰勒斯最先證明了如下的定理:

1。圓被任一直徑二等分。

2。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

3。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

4。半圓的內接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5。如果兩個三角形有一條邊以及這條邊上的兩個角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這個定理也是塞樂斯最先發現並最先證明的,後人常稱之為塞樂斯定理。相傳泰勒斯證明這個定理後非常高興,宰了一頭公牛供奉神靈。後來,他還用這個定理算出了海上的船與陸地的距離。

數學家故事大全5篇合集精選4

陳省身

2004年12月3日,國際數學大師、中科院外籍院士陳省身,在天津病逝。享年93歲。陳省身,1911年10月26日生於浙江嘉興。少年時就喜愛數學,覺得數學既有趣又較容易,並且喜歡獨立思考,自主發展,常常“自己主動去看書,不是老師指定什麼參考書才去看”。

陳省身1927年進入南開大學數學系,該系的姜立夫教授對陳省身影響很大。在南開大學學習期間,他還為姜立夫當助教。1930年畢業於南開大學,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成為中國國內最早的數學研究生之一。在孫光遠博士指導下,發表了第-篇研究論文,內容是關於射影微分幾何的。1932年4月應邀來華講學的漢堡大學教授布拉希克對陳省身影響也不小,使他確定了以微分幾何為以後的研究方向。1934年,他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院,同年,得到漢堡大學的獎學金,赴布拉希克所在的漢堡大學數學系留學。在布拉希克研究室他完成了博士論文,研究的是嘉當方法在微分幾何中的應用。1936年獲得博土學位。從漢堡大學畢業之後,他來到巴黎。1936年至1937年間在法國幾何學大師E。嘉當那裡從事研究。E。嘉當每兩個星期約陳省身去他家裡談一次,每次一小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大師面對面的指導,使陳省身學到了老師的數學語言及思維方式,終身受益。陳省身數十年後回憶這段緊張而愉快的時光時說,“年輕人做學問應該去找這方面最好的人”。

陳省身先後擔任我國西南聯大教授,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研究員,芝加哥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終身教授等,是美國國家數學研究所、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的創始所長。陳省身的數學工作範圍極廣,包括微分幾何、拓撲學、微分方程、代數、幾何、李群和幾何學等多方面。他是創立現代微分幾何學的大師。早在40年代,他結合微分幾何與拓撲學的方法,完成了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內一般形式和埃爾米特流形的示性類論。他首次應用纖維叢概念於微分幾何的研究,引進了後來通稱的陳氏示性類。為大範圍微分幾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他引近的一些概念、方法和工具,已遠遠超過微分幾何與拓撲學的範圍,成為整個現代數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陳省身還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他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博士生。他本人也獲得了許多榮譽和獎勵,例如1975年獲美國總統頒發的美國國家科學獎,1983年獲美國數學會“全體成就”靳蒂爾獎,1984年獲沃爾夫獎。中國數學會在1985年透過決議。設立陳省身數學獎。他是有史以來惟一獲得數學界最高榮譽“沃爾夫獎”的華人,被稱為“當代最偉大的數學家”。被國際數學界尊為“微分幾何之父”。韋伊曾說,“我相信未來的微分幾何學史一定會認為他是嘉當的繼承人”。

菲爾茲獎得主、華人數學家丘成桐這樣評價他的老師:“陳省身是世界上領先的數學家……沒有什麼障礙可以阻止一箇中國人成為世界級的數學家。”2004年11月2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討論透過,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釋出第52733號《小行星公報》通知國際社會,將一顆永久編號為1998CS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陳省身星”,以表彰他對全人類的貢獻。

伽利略質疑權威

義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伽利略17歲那年,考進了比薩大學醫科專業。

有一次上課,比羅教授講胚胎學。他講道:“母親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是由父親的強弱決定的。父親身體強壯,母親就生男孩;父親身體衰弱,母親就生女孩。”

比羅教授的話音剛落,伽利略就舉手說道:“老師,我有疑問。我的鄰居,男的身體非常強壯,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5個女兒。這與老師講的正好相反,這該怎麼解釋?”

“我是根據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講的,不會錯!”比羅教授想壓服他。

伽利略繼續說:“難道亞里士多德講的不符合事實,也要硬說是對的嗎?科學一定要與事實符合,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科學。”比羅教授被問倒了,下不了臺。

後來,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評,但是,他勇於堅持、好學善問、追求真理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改變。正因為這樣,他才最終成為一代科學巨匠。

數學家故事大全5篇合集精選5

商高

商高,周朝數學家。

數學成就據《周髀算經》記載,主要有三方面:勾股定理、測量術和分數運算。

《周髀算經》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一次周公問商高:“古時作天文測量和訂立曆法,天沒有臺階可以攀登上去,地又不能用尺寸去測量,請問數是怎樣得來的?”商高回答說:“數是根據圓和方的道理得來的,圓從方來,方又從矩來。矩是根據乘、除計算出來的。”

這裡的“矩”原是指包含直角的作圖工具。這說明了“勾股測量術”,即可用3∶4∶5的辦法來構成直角三角形。《周髀算經》並有“勾股各自乘,並而開方除之”的記載,說明當時已普遍使用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中國數學家的獨立發明,在中國早有記載。《周髀算經》還記載了矩的用途:“周公曰:大哉言數!請問用矩之道。商高曰: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測深,臥矩以知遠,環矩以為圓,合矩以為方。”

據此可知,當時善於用矩的商高已知道用相似關係的測量術。“環矩為圓”,即直徑上的圓周角是直角的幾何定理,這比西方的發現要早好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