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讀史小記:秦無公子

作為戰國後期的頂流IP,“戰國四公子”不僅在當時就已經聲名赫赫,很多故事傳奇還為後世津津樂道。齊之孟嘗君、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楚之春申君,據說是“禮賢下士,廣招賓客”,養士成風。然深思其實,四公子所在各國、所在之時,正是激烈競爭的時代,四公子勢大根深、風頭鼎盛,然於國事似無裨益。

(圖片來自網路)

公元前259年,秦國兵臨城下,圍困邯鄲,趙國內少存糧、外無援兵。平原君傢俬鉅富,甚至還是錦衣玉食,後經“提醒”,才散盡家財,以紓國難。信陵君掌握超級情報系統,資訊靈通甚至超過魏王。此外,信陵君“膽識過人”,竊符救趙,當場誅殺了晉鄙。晉鄙何人,他是魏國當時為數不多、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其用兵穩健,堅決維護魏國利益,卻慘死於信陵君之手。孟嘗君“狡兔三窟”,不僅苦心經營的“獨立王國”薛地,而且以己之喜好,策動齊王對外用兵。春申君更是一度把持楚國朝政,甚至上演了移花接木的大戲,導致楚國朝政一亂再亂。以聲名而論“四大公子”扎臺型不錯,以強國興國而論,“四大公子”幾乎為國之蠹蟲。

秦自獻公起,痛定思痛,堅持塑造權威一統的國家,嚴厲打擊試圖自立山頭的各種勢力。雖偶有公子亂政,例如秦昭襄王初年,有公子壯之亂,後有“四貴”之擾,都被一一蕩平、妥善處置。透過數代秦王不懈努力,完善了上下貫通的一體機制,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國家筋骨強健,發展後勁十足。至商鞅變法,農戰為本、利出一孔,嚴肅法紀、軍功為賞。二十級軍爵制不僅明確了重賞軍功的導向,而且加強社會流動性,逐步瓦解了貴族壟斷朝政的基礎,使“公子”更無立足之地,而布衣將相滿朝堂,由而奠定了大秦興盛的紮實基礎。

秦無公子,而有專一,秦之大幸矣。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