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俗語:“嘴薄無福,眼斜必孤”,古人識人術真的準嗎?

先敬羅衣後敬人,從古至今人們都習慣以貌取人,即使是孔子這樣的人物依舊無法避免,《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記載:“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說得便是孔子以貌取人的故事。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凡“外貌協會”的存在,人們對於長相出眾的人總是有一種先天的好感,畢竟人們都喜歡靠近,美好的事物,但這些美好的事物也可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畢竟老祖宗們是透過千百年來的實踐告訴我們,什麼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什麼叫人心隔肚皮,什麼叫“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以貌取人”其實可以說是人們天性的一種,甚至在封建社會時期,帝王都要先看臣子的長相才決定是否封官,從這方面可以用上一句“上樑不正下樑歪”。

古人依靠著長期的“以貌取人”,還總結出一套獨特的辨人術,讓人可以在見到一個人的時候可以迅速分辨善惡,“嘴薄不可交,眼斜氣量小”便是古人辨人的一種方式。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遇到一個陌生人的時候,如果對方嘴唇很薄,那麼一定不能和他交往,而習慣斜著眼看人的人一定就是沒有氣量,心胸狹窄,但這樣的說法真的有道理嗎?

其實如今人們對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俗語,都有著很多的誤解,“嘴薄不可交,眼斜氣量小”也不僅是字面上的意思。

這句話原本是指在生活中負能量爆棚,平時尖酸刻薄,說話時總是陰陽怪氣,或是總是含沙射影,對於任何事情或是任何人都非常挑剔,沒有責任感,喜歡攬功給別人潑髒水,這樣的人在古人眼中,是必須要遠離的,一定不能與其有什麼交情。

這才是“嘴薄不可交”的真正含義,並不是真的說長相上嘴唇薄的人不能交往。

同樣所謂“眼斜氣量小”,也不是說那些天生眼睛有缺陷的人氣量小,而是說在生活中趾高氣揚,不喜歡正眼看人,平時喜歡拜高踩低的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勢利小人,這樣的人記仇不記恩,最好不好不要交往。

畢竟如果是正常人的話,不拿正眼看人,要不就是看不起對方,要不就是對別人做了虧心事,因此才不敢正視別人。

這兩種人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為人多疑,性格睚眥必報,見不得別人比自己過得好,總是喜歡破壞別人的生活,和這樣的人相處久了,難免不被害到,或是因為各種矛盾爆發爭吵,影響自己的生活。

從這方面來說,雖然在很多古人流傳下來的文化中都有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東西,但不得不承認,經過代代流傳、總結的俗語,確實也是古人留給現代人的瑰寶之一,如若真的徹底消失也是一件極為可惜的事情,大家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選擇性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