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何意?後面還有兩句話,也很經典

中華民族作為現代社會歷史最為悠久的民族之一,能夠在茫茫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活力長存,除了我們善於總結,吸收各種精髓,剔除無用糟粕,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傳承。從小處看,經歷了波折,告誡給自己的兒女以免再走自己的彎路;收穫了順勢,總結給子孫學習能夠更加順利。從大局來看,古人的告誡和總結,彷彿我們站在祖祖輩輩的肩膀之上,不必再經歷一些挫折,而一些成功也更加唾手可得。沒有文化的傳承,就沒有史書記載的豐功偉績傳唱世間,沒有燦爛多姿的文化瑰寶滋潤世人。

而除了文字的記錄,物件的承載,更多的民間文化透過口口相傳,形成了對後輩每一代的警醒和教誨,俗語這種特殊的文化形式,以更加易懂的形式,傳播著背後蘊含的無上道理。上至為人處世,下至日常生活,到處都能聽到各種俗語,一方面幫助人們解決生活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印證了古人說法的正確性。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帶來一句為人處世的道理,大家一起品味研究。

人生海海,幾十年的時間說短也短,說長也長。每個人在各自成長的道路上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挫折,甚至很多時候我們感覺一直處於逆境,難以掙脫。而人作為社會的個體,我們自己的一些狀態,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周邊的人事物。當身處逆境的時候,古人怎麼認為呢?

俗語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兩句話其實很好理解,人窮的時候不要在公共場合侃侃而談,地位卑微的時候不要去奉勸別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乍一看這句話表達出了一種世俗的風氣,似乎有錢有勢的人才有話語權,而無權無勢的人只能孤芳自賞,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人窮莫說話”,實際上是古人對人們處於窮困狀態的時候的一種勸誡。人們應該學會適應環境生存,當處於窮困潦倒之時,我們應該把生活的需求降低至溫飽,能夠達到吃飽穿暖即可,不必去追求超越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的事情,少說話,遵從“沉默是金”,避免“禍從口出”,讓自己捉襟見肘的生活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少說話還包含了少與別人說自己的不順。所謂“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可與人言不足二三”,當你給別人講述自己的逆境,別人未必能夠設身處地為你著想,更不一定能理解到你的處境,甚至會招致別人的反感,所以說“人窮莫說話”。

“位卑莫勸人”是告訴大家,世人向來重權貴而輕卑賤,人性如此。蘇軾曾在《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中寫道:“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報,蓋人微言輕,理自當爾。”所謂“人微言輕”,當自己地位資歷尚低時,古人建議不要去輕易奉勸別人為人處世的道理,一來別人未必會聽,二來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克服逆境,待自己成功後自然能夠證明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實際上這兩句俗語後面還有兩句,更是精華所在。“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當一個人還不夠強大的時候,不應該去嘗試做自己無法企及的事情,而是該踏踏實實,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儘快成長起來,慢慢地增加自己的能力,最終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否則就像《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光復大燕只是一朝春夢而已。當自己處於困境的時候,更應該想著如何自己去嘗試解決,而不是去尋求別人的幫助,這往往對別人對自己都是一場人性的考驗,而古人已深知,人性經不起考驗。

好了,大家對以上俗語有哪些自己的見解呢,一起討論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