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她是明代宮廷版灰姑娘,她比皇帝大17歲,皇帝卻寵愛她23年

在明朝有這麼一位女性,初入宮廷,她僅僅是一名普通宮女,才不出眾,貌不驚人,可以說毫不出彩。可命運的神奇,就在於不可預知。誰能料想到,十六年後,她會因盡心照料一個兩歲小兒而發跡,從此大紅大紫、炙手可熱,並在後來,成為皇帝的至愛寵妃,後宮的實際女王,甚至連六宮之主的皇后娘娘都對她恭敬有加,不敢有絲毫怠慢和得罪。更為神奇的是她年長皇帝

17

歲,皇帝卻對她十分迷戀,她與皇帝的傾世之戀一直保持到她離世,更令人稱奇的是,皇帝也於當年離開人世,追隨她而去。那麼這位神秘女主到底是誰呢?謎底隨即揭曉。

初入宮經歷坎坷命苦,很快得到命運之神垂青

宣德九年(

1434

年),年僅

4

歲的萬貞兒被送入宮中,成為孫皇后(明宣宗第二任皇后)的侍女。因為年幼,又是初來乍到,因此她首先要做的不是給皇后端茶倒水,而是崗前培訓。我國古代人稱禮儀之邦 ,皇宮禁院更是禮法森嚴,因此初入宮廷的人,一般都是從學習宮廷禮儀開始,然後由資深宮女教習如何服侍主子,如果時運極佳,遇到好心厚道的宮女,她們也會大方地把自己多年宮中生活的心得體會和經驗總結,對這些新入宮庭的後繼者們傾囊相贈,這裡所說的心得經驗主要是指宮內主子們,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個人愛好以及與侍奉禁忌。

正統十二年(

1447

年),一個叫朱見濬(後改名朱見深)的小孩呱呱墜地,誕生於北京紫禁城。

20

歲的正統皇帝朱祁鎮誕下長子,自然心花怒放,此次皇家添丁進口,不僅意味著自己後繼有人,更象徵著皇統的連綿不絕。這一年萬姑娘

17

歲。

正統十四年(

1449

年),這是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明朝發生了一件大事—土木堡之變。經此一役,明軍幾十萬大軍埋骨荒野不說,

22

歲的大明皇帝明英宗也被俘北上。建國才

80

年的大明王朝,面臨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危機——皇帝職務出缺。

常言道:國不可一日無君,現在大明沒了國家領導人,可謂群龍無首。不過呢,大家也不用擔心,因為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史,朱明王朝,向來以人丁興旺,冠於諸代。很快,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就在群臣的擁戴下,搖身一變,就成了萬人敬仰的九五之尊,他就是明朝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景泰帝。

朱祁鈺繼位為君,當然需要獲得孫太后首肯,不過孫太后人雖老,可並不糊塗,她在同意朱祁鈺做新任大明皇帝的同時,也順便塞給新天子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必須立明英宗的兒子,也就是自己

2

歲的侄子朱見深為儲君,事已至此,代宗也只得勉從照辦。

要說孫太后,雖說是一介女流,國家的責任感可一點不弱,為了大明王朝,她也算是深謀遠慮、嘔心瀝血了。國家值此危亡之際,為應對危局,她當機立斷,同意群臣擁立新君,在當時,這在當時的確是神來之筆,即便對大明江山而言,也算是明智之舉。

太子儲君,關係王朝未來,一向被視為國本,不可小視。對於孫子朱見深,老太后也沒少操心,滿眼望去,千挑萬選,她最終選中了當時進宮已

15

年的萬姑娘,打算讓她來照料小太子朱見深的生活起居。

為何孫太后會如此信任這個萬姓宮女呢?我個人覺得,皇太后之所以會選中萬姑娘,原因無外有三:第一,估計是看上了這個小姑娘的心細勤快,知道體貼人,懂得照顧人;第二,萬姑娘到宮裡已經十幾年了,算是宮裡的老人了(當然不是年齡老,是資歷老),在應對宮內人員方面,經驗豐富老道。第三點原因,我覺得就更重要了,透過長期觀察,孫太后一定是看出萬姑娘是一個心地善良,忠心耿耿的宮女。因此,才敢將自己的寶貝孫子交給她照料,這樣自己方可高枕無憂。

要說孫太后還真是目光老辣,萬姑娘後來的表現,也果然沒讓她失望。這萬姑娘的確是一個值得託付大事的心腹宮女,她還真把小朱見深當作主子來尊敬,當作自己的兒子來疼愛,當作自己的弟弟來愛護。兩人此後須臾不曾相離,也正是在後來多年的朝夕相處中,二人慢慢結下了讓外人難以理解的至親之情。

小皇子前途堪憂,宮女忠心耿耿不離不棄

當初朱祁鈺登基稱帝,的確是被群臣強迫所為,因為他本人當時確實沒有政治野心,原本他只是想做一個淡泊名利的御弟,一個安分守己的藩王,但是大明王朝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打亂了他的原有設想,變更了他的生活軌跡,當然也改變了他的命運。

權力是親情的腐蝕劑,甚至具有改變人性的超能力。這話確實不假,待到兵部尚書于謙成功擊退了瓦剌騎兵,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之後,明代宗朱祁鈺的內心就起了微妙變化。原來受萬人稱頌、百官朝拜的感覺這麼好,原來大權在握、口含天憲、君臨天下的皇帝生活如此讓人著迷,難怪古往今來,有那麼多人為了一頂皇冠和一把龍椅,彼此爭鬥得頭破血流,至死方休,此刻,這位新皇帝終於明白曾祖朱棣,當年為何寧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起兵靖難,奪取皇位。

景泰元年(

1450

年)

6

月,經明蒙雙方多次交涉,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鎮終於走出瓦剌戰俘營,重返北京城,不過回來歸回來,卻不是榮歸故里,接著當皇帝就甭想了。很快朱祁鎮就發現,迎接他回國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君臣上下一致的冷淡和不屑。令英宗更為惱怒的事還在後面,此次歸來,他不但失去了皇位,甚至連個人自由,也被之前那個宅心仁厚的皇弟無情剝奪。一言以蔽之:回國不僅不是他囚徒生活的結束,恰恰是囚徒生活的開始。

人總是會變的,皇帝朱祁鈺也不例外,他內心的微妙變化,很快被一些精明的大臣察覺到,光自己當皇帝還不夠,他還希望自己的兒子也有機會君臨天下。在現實政治生活中,永遠不缺少冠冕堂皇的理由,為了能改換太子,皇帝大人甚至不惜紆尊降貴,自掏腰包,賄賂大臣,希望藉此獲得朝臣力挺,方便自己廢立。既然皇帝執意如此,其他人自然很難阻止。

在當時一般朝臣看來,更改繼承人,這屬於皇帝家事,外人肯定不便多言。到這時,恐怕明代宗早已忘記當初,立侄子朱見深為儲君時,賭咒發誓時說的那些話,例如:朕是一國之君,說話自然一言九鼎,豈能言而無信之類的騙人鬼話了。

景泰三年(

1452

年),在一番政治運作之後,明代宗如願以償,終於廢掉了侄子朱見深的儲君之位,成功改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嗣。這時候,

5

歲的朱見深困惑不解地看到,之前眾多侍奉自己的太監宮女們,現在卻一個個離他而去,年幼的他自然不明白其中原委,不過在眾人紛紛離去的最後,有一個人卻與眾不同,她選擇留下來,而且態度非常堅決,一副不容置疑的樣子,這個甘願留下來,要繼續照顧朱見深的人,就是貼身宮女萬貞兒。

弗洛伊德說一個人的童年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年僅

5

歲,朱見深就第一次品嚐到大人世界圈的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寫到這裡,我對朱見深的人生際遇,發自肺腑地表示同情,畢竟這原本是父輩世界的權力遊戲,與他這個小孩毫不相干,可權遊傷害的衝擊餘波,他又註定無處躲避,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命運的悲哀。

我們現代人,當然不能簡單譴責那些中途離開的宮女和太監,罵他們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畢竟他們的離開,多半是受人指使,或者被人操控。《牡丹亭》有

“萬里江山萬里塵,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句,個人覺得這句話,用來表述王朝官場政治生態,堪稱經典。連知書達理,口口聲聲忠孝節義,自詡聖賢門徒的文人士大夫尚且如此,我們又怎能苛責這些皇宮底層奴僕,要他們對一個失勢的小孩忠貞不二呢。

從景泰三年到景泰八年(

1457

年),整整五年,萬姑娘始終用自己的堅強、善良和愛心守護著小主人朱見深,而且日夜不離,無論前朝風雲如何變幻,萬姑娘佔據的這方後宮之地,永遠是朱見深可供棲息的安全家園。由於新皇帝耳目甚多,對侄子監控得很嚴,甚至周貴妃為避嫌疑,都不敢和兒子朱見深經常見面。

由此觀之,朱見深小小心靈會受到何等傷害就不言自明瞭。假如生活真的傷害了你,你怎麼辦?是直面殘酷,還是徹底沉淪。我們姑且不論童年朱見深,此刻會怎麼想,反正宮女萬姐姐,或者準確說應該是阿姨萬貞兒給出的答案,非常積極,那就是積極面對,永不屈服。我不知道萬貞兒的生活勇氣到底源自哪裡,也不明白萬貞兒為何會如此死心塌地呵護小朱見深,對他不離不棄,但是我卻忍不住要為萬貞兒這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點一個贊。

樂極生悲,否極泰來。景泰八年(

1457

年)正月,受盡生活之苦的朱見深終於迎來了人生的春天,命運的轉機。因為這一年,太上皇朱祁鎮,在石亨、徐有貞和曹吉祥等人的協助下,趁弟弟代宗病重,發動“奪門之變”,成功搶回了本該屬於自己的皇位。

父親英宗重登大寶,再次稱帝后,朱見深的生活重新回到了原點

—當太子做儲君,坐等接班。時來運轉的朱見深這一年才

10

歲。只是上一次做太子的風光和排場,當時因為年幼,朱見深早沒了印象,不過這一回他會加倍補上。

你對我不離不棄,我必與你生死相依。

為報萬宮女多年來,一直對自己兒子無微不至的養育之恩,周貴妃許以萬貞兒富貴,提升她在宮中職位的級別,可是這一切獎賞,萬貞兒似乎毫不動心,她只求貴妃娘娘能讓她留下來,繼續照顧小太子朱見深。

天順八年(

1464

年)二月,明英宗駕崩,臨終之前,為了保護自己所愛的女人(嬪妃),英宗朱祁鎮,不惜違背祖訓,廢除了大明開國以來,皇室慘無人道的嬪妃殉葬制度。這位飽經滄桑,二次稱尊的君王,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行動詮釋:即使是手握生殺大權的專制帝王,他們的內心也並非都堅硬冰冷,此舉也給英宗暗淡的一生平添了一絲光彩。

在大行皇帝(明英宗)的靈柩前,太子朱見深順利繼承了皇位,這就是明憲宗。憲宗繼位不久就平反了于謙冤獄;在成化十一年,他以德報怨,甚至恢復自己叔叔代宗的皇帝身份,新皇此舉,滿朝稱頌。

就在群臣依舊沉浸在新皇登極的喜慶之時,憲宗卻做了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繼位之後,大婚前夕,憲宗竟然懇求生母周皇后答應,立年長自己

17

歲的萬宮女為後。要知道這一年萬貞兒已經是

35

歲高齡了,而憲宗才

18

歲。

周太后聞言,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雖說兒子早年吃苦太多,太后對此心懷愧疚,但三思之後,她還是堅持了原則。對於憲宗這一

“無理”要求,太后搬出祖宗禮法,予以駁回,不過因感念萬貞兒大恩大德,她也做出適當妥協,給出一個折中方案,那就是准許皇帝立她為妃。對憲宗而言,自己的目的雖然未能完全達到,只得到一個差強人意的結果,不過總算取得一個打了折扣的勝利。

按道理來講,新婚燕爾,皇帝和皇后應該纏綿悱惻,你儂我儂。不過這位新進宮的吳皇后可沒這福氣。因為她發現皇帝雖然整日對自己這個皇后不理不睬、漠不關心,但是與萬妃倒是情投意合、形影不離。而且皇帝整夜整宿待在萬妃寢宮,這不禁讓心高氣傲,被冷落一旁的皇后吳氏醋海生波,怒火中燒。

吳皇后心想:我年輕貌美,好歹是大家閨秀,又是詩書傳家,知書達禮,沒有理由輸給你這個出身低賤,目不識丁、朱顏不再的半老徐娘。對於吳皇后這番分析比對,相信我們絕大數人都覺得非常在理,可是吳皇后所作的這番分析,都建立在一般人的認知思維之上,這種分析的致命之處在於:他的丈夫很不一般,她不瞭解自己丈夫早年那段心酸過往,一直都是萬妃陪伴身旁。這種患難與共的深厚情誼,很難被離間,很難被抹殺。

忍無可忍之際,缺乏宮鬥經驗的吳皇后,作出了一個讓她後悔終生的決定。她竟然揹著皇帝,利用皇后這個六宮之主的身份,以整頓後宮為名,將恃寵而驕的萬妃一頓狠揍。如此簡單粗暴的做法,自然讓憲宗龍顏大怒,這位痴情皇帝為了替愛妃討回公道,竟不顧太后和朝臣的勸阻,強行廢黜了進宮還不足兩月的皇后,訊息傳出,大家無不目瞪口呆。至此以後,後宮的眾嬪妃總算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萬妃才是皇帝的至愛伴侶、心肝寶貝,任何對萬妃的冒犯和得罪,在皇帝眼中,都是不可容忍,不可饒恕的。總之,萬妃要是很生氣,後果肯定很嚴重。

成化二年(

1466

年),

37

歲的萬妃竟生下了皇長子,憲宗聞信大喜,立即下詔,提升萬妃品級,將她冊封為貴妃。不過來年,這個兒子夭折,從此之後,萬貴妃再也沒能生育。可儘管如此,人老珠黃的萬貴妃並沒有因此失寵,皇帝對她依舊迷戀。成化二十三年(

1484

年)正月,萬貴妃因病離世,享年

58

歲。

得知萬貴妃病逝的訊息,憲宗朱見深如喪考妣,痛哭流涕,並哀嘆:

“貞兒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不想一語成讖,同年八月,

41

歲的明憲宗隨即駕崩,這對靈魂伴侶,最終用行動實踐了什麼叫“不求同年生,但求同年死”的帝妃愛情神話。

你的關懷無微不至,我的愛讓你幸福一生

憲宗朱見深是明朝第八代皇帝,《明史》這樣評價朱見深,說他繼位之後,不念舊惡,復尊叔叔代宗為帝,平反於謙冤獄,重用賢臣,還能免除百姓沉重賦稅,寬法省刑,簡直重現了

“仁宣之治”的輝煌,不過話鋒一轉,又說憲宗重用汪直,成立西廠,實行廠衛特務統治,被矇蔽聖聰,這是其政治上一大汙點,總體評價:憲宗是一個垂拱而治的皇帝。

朱見深和萬貞兒演繹的帝妃愛情神話,長久以來,令很多善男信女為之動容,稱羨不已。我今天想談的是,從朱見深和萬貴妃的愛情中,我們到底能看出什麼。以下只是我個人淺見,如有謬誤,敬請指正。

朱見深早年的經歷,在大明諸帝中,雖說稱不上最為悽慘,但肯定算得上非常坎坷。論出身,他本該有一個金色童年,可是

“土木堡之變”改變了這一切。之後的他,不但得不到父親的恩庇,連尋常的母愛,他也無緣體會,而且整日生活在危險之中,性命堪憂。

正如只有身處沙漠之中,才能感受水的珍貴一樣,萬貞兒的精心呵護和無私付出,彌補了朱見深精神上的飢渴。所以他才如此珍視和萬貴妃的感情,可以說,在朱見深的心中,萬貴妃是一個比自己生母周皇后和祖母孫太后還更加重要的女性。因此他對萬妃的寵幸,並不是因為萬妃擁有出眾的容貌和過人的才學,而是兩人之間日積月累,異乎尋常的親情關係。

正因為從小就缺少父母的疼愛,缺乏安全感,所以我推測朱見深有弗洛伊德所說的

“戀母情節”(附帶指出:萬貞兒與朱見深的生母周貴妃同齡)。有戀母情節的男生,一般喜歡潑辣、強勢和成熟的女人,再通俗一點說,就是這類男生傾向於姐弟戀,喜歡找比自己大的異性為女朋友。萬貞兒雖說出身低賤,但絕對是一個外柔內剛的堅強女性,這一點從她能不計利害,無怨無悔,十幾年如一日地照顧小朱見深,就可輕易看出。

即使萬妃年老色衰,朱見深對她的迷戀和尊敬也沒有絲毫衰減。因為他欣賞萬貞兒的根本就不是女人的美貌和風情,而是其內在的靈魂和善良。這就如同父母,即使長相再難看,我們也不會厭棄一樣,古人說

“子不嫌母醜”,即是此意。

某種意義上說,朱見深眼中的萬貴妃,既是姐姐,又是母親,還是妻子,如此三位一體身份組合的女人,那是任何其他女人都難匹敵的,吳皇后之所以命運悲慘,就是因為她認識不到這點。當時宮內所有人都知道皇帝過度寵幸萬貴妃這個事實,卻極少有人理解其中的緣故。

對不起我愛你,因為本質上我是一個小女人

下面再來說一下萬貴妃,早年進宮,她僅僅是一個女童,後來才負責照料朱見深,應該說,起初她的想法很單純,既然自己只是一個任人驅使的小宮女,上面安排我幹什麼,我聽話照做就是。

即使是王孫貴胄,在二歲時,也不過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孩童,和尋常百姓家的小孩相比,其實並無不同。我估計萬貞兒剛剛接手朱見深時,就是這樣想的,只不過她明白一點,這個小孩不同一般,他是關乎王朝命運的人,是國家未來的皇帝。

既然已經入宮,當了宮廷服務員,這輩子想出宮,再嫁作人婦,估計沒有可能。因此,我猜想剛剛領養朱見深的萬貞兒,更多的是把小主人當作是自己的兒子或是弟弟。如此一來,她身上潛藏的母愛就會在不覺間自由氾濫,因此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會隨之悄悄發生變化,這時的萬貞兒,不再把照看朱見深視為工作任務,而是當作生活本身。

兩歲孩童雖然沒有大人的城府和算計,但是他們的心靈更為純粹。誰待他們好,他們就更親近誰。這幾乎是小孩的本能,可惜很多人長大後,總喜歡把簡單的事情往復雜了想,這些大人在事實面前,還得寸進尺,不忘探尋一下事實的前因後果和背後動機。

朱見深被叔叔代宗廢掉儲君之位,是他

5

歲那年發生的事。隨著身份的轉變,朱見深不再擁有眾星捧月的超級待遇,他被安排在一個偏僻的住所,偌大一個皇宮,原來有那麼多人陪伴自己,現在卻僅剩一人,她無怨無悔,日夜守護自己,照料自己,不願與自己分開,這時朱見深的個人世界真的只有你——姑姑萬貞兒。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不覺間,朱見深漸漸成長為一個翩翩少年,而萬姑姑也人到中年。在這過程中,萬貞兒日漸成熟,她的內心肯定會有波動,會起漣漪,會有想法。但理智和現實告訴她,後宮中的女人,只有一個男人可供依附,這個男人就是皇帝,可是在美女如雲大內禁院,一個普通女孩要想成功實現人生逆襲,真得比買票中彩和撿金元寶還難。

歌德說:青年男子哪個不善鍾情,妙齡女子哪個不善懷春。萬貞兒是底層宮女不假,但絕不代表她不幻想愛情。可是她期待的愛情又在哪裡呢?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更何況自己此刻身處壁壘森嚴、皇帝起居的紫禁城呢。不過和其他萬千不幸的宮女不同,她很幸運,她還真尋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也可能是朱見深對她過度依戀,使她暗生情愫,讓她心存非分之想。於是,那個善解人意的萬姑姑,開始著意打扮自己,讓自己顯得更年輕,更富魅力。而朱見深懵懂的愛情心扉,也在不知不覺間悄悄開啟,準備接納這個一直陪伴自己的漂亮姑姑,這個情節有點像《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和楊過。

多年的患難與共,兩人會不設心防,長期的朝夕相處,他們易心心相印。就在宮城的一處苑宥,一個不易察覺的隱蔽之所,兩人開始了秘密戀情。初戀之所以讓人終身難忘,並不是戀情本身魅力無窮,而是因為它是第一次。正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才刻骨銘心,才不可複製,才彌足珍貴,才值得珍藏。這個可以用邊際效應遞減原則來解釋。

正如友情需要時間來培植,愛情同樣也需要付出去澆灌。當萬貞兒如願以償,成功俘獲憲宗真心之後,她更享受的恐怕不是隨之而來的榮華富貴,而是皇帝丈夫對自己的憐愛寵溺。於是朱見深驚訝地發現,一向堅忍要強的萬姑姑,也漸漸暴露出她一個小女人的天然本性,那種與生俱來的貪嗔痴,突出的表現就是獨霸雨露與爭風吃醋,

驚詫之餘,憲宗又為這個意外發現而欣喜若狂。

在美女扎堆的後宮,她容忍不了其他女人,不勞而獲,與自己共享皇帝的愛情。她萬妃眼中,憲宗的愛就是她的乳酪,就是她不可觸碰的禁臠,她不允許任何女人染指,全然不顧她的丈夫是坐擁三宮六院皇帝這個身份。她要求憲宗對她保持忠誠,宮中任何女人懷孕,都會讓她歇斯底里。因為在她心裡,朱見深是她的至愛情人,是她投懷獻身的初戀,是她一生呵護的男人,是她相伴一生的愛侶,是她為之付出一切的丈夫。

有時我甚至想,縱使朱見深不再是皇帝,她大概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愛,因為這個讓她傾注一生的男人,早已深入她的內心,融入她的血液。她的心房早已被這個男人徹底填滿,而且無法清空。明朝曾發生的這一段帝妃傾世之戀,真的是古今難覓,驚世駭俗。更為難得的還在於,他們的愛情,穿越時空,最終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行文至此,我們不難看出,朱見深和萬貞兒,其實都是苦命之人,她們早年都歷經坎坷,又一同相依為命,因為同病相憐,所以惺惺相惜。正是因為那段刻骨銘心的苦難經歷,才讓他們的感情漸漸升華

——締結連理。事實證明,朱見深與萬貞兒之間的不倫之戀,不是二人心血來潮的一時衝動,也不是孤男寡女的寂寞難耐,更不是偷吃禁果的致命誘惑。而是特殊環境造就的愛情傳奇,非常經歷創造的婚戀神話。

由於官方正史的批判,影視作品的渲染,小說戲曲的

演繹

,萬貴妃的個人形象被極度扭曲、嚴重醜化,甚至模糊不清。一般說來,我們會將她定性為一個滿腹心計,心如蛇蠍的惡毒女人。不過從史書的隻言片語之中,我解讀更多的是:她天真爛漫的本真,純潔善良的天性,還有對執著真愛的追求。

大家有什麼其他感想,歡迎關注,點贊,分享,並積極在下方留言,我們一同討論(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