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鄭國疲秦,為何成為秦國功臣?秦嬴政順水推舟,師出有名首先滅韓

在戰國時代,各大國家除了在戰場之上進行廝殺之外,暗地裡的鬥爭也不在少數,本篇文章要講的鄭國疲秦事件就是其中之一;這一事件可謂是啼笑皆非的,當時的韓王崇尚陰謀權術,想要拖垮秦國的發展,便派水工鄭國進入秦國,想要透過修建渠道的方式來耗費秦國的財力和物力,延緩秦國的發展腳步,讓秦國出現頹敗的跡象,給山東六國可乘的機會。

但最終的結果卻與韓王安的想象相去甚遠,鄭國渠不僅建成了,還福澤後代,帶動了秦國的農業經濟生產,讓秦國本身受到自然災害影響嚴重的農業經濟,其發展的狀態得到了改善,可以說,鄭國為秦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的。

因此就會有人問一個問題,說鄭國為什麼為秦國建渠,建著,建著就真正地去為秦國服務了呢?就放棄了自己原本作為“間人”的身份了呢?水工鄭國,任務本身到底是什麼?再來看一下鄭國的任務到底有沒有失敗。

首先第一點,秦國之所以要任用鄭國去修建渠道,那是因為鄭國確實有著高超的修渠本領,當時的秦國農業生產飽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每逢連年大旱的時候,經濟發展就會受到很嚴重的阻礙,在商鞅變法的時候,實行的是重農抑商的政策,所以當農業經濟受到影響的時候,國家的整個經濟收入就會受到影響。

而國家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迴圈,經濟的強盛穩定發展是整個國家發展的基礎,也是迴圈發展當中不可缺少的一步,每當秦國的農業經濟受到損失的時候,就會極大程度上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進而影響秦國的綜合國力,延緩它東進的腳步。

韓王安派鄭國修渠,其目的是延緩秦國發展,或搞破壞

那肯定是不能的,秦國之所以不用自己國家現有的工匠,而非要任用來自韓國的鄭國,這就說明了這個工程對於秦國的重要性,也說明了這個工程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要求,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鄭國不能夠向韓王安所說的那樣為秦國修繕破渠和壞渠。

當時韓王安派遣鄭國前往秦國,給了他多套方案,最主要的目的是讓他延緩秦國的發展,最好是能夠到秦王修建沒有用的設施,如果非要修建水渠的話,那麼也要修建破渠和壞渠,就是那種看上去比較完美,但是中看不中用的那一類。

我們上面已經說到,鄭國渠對於秦國本身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秦國本身的工匠並不能夠在專業水平上超過鄭國,但他們也畢竟是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像是韓文安所說的那種“騷擾地方,增百姓之怨”,或者“舍易就難,避近取遠”等等的方式是絕對行不通的。

第二點我們來看一下鄭國任務的本身,事實上,所謂的疲秦策略,從根本上來講並不是要拖垮秦國,試問一個經過了上百年的變法改革才強盛起來的國家,可能會因為一個基礎水利設施就被拖垮嗎?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秦國在之前面對六國合縱的時候,又是怎樣挺過來的呢?在面對爭戰巴蜀的時候又是怎樣攻克難關的呢?甚至在長平之戰當中需要從巴蜀地區修棧道運糧,他們又是怎樣完成那樣的工程的呢?

所以,韓王安應該不會幼稚到寄希望於鄭國,透過一個水利設施就去將秦國徹底拖垮,而是想要透過這樣的一個工程,去耗費秦國的財力物力,延緩秦國東進的腳步。簡單點來講就是為韓國爭取更多的生存時間。

因為韓國與秦國是相鄰的國家,如果秦國發動滅國戰爭的話,那麼首先受到攻伐的一定就是韓國,同時,韓國又是比較弱小的國家,拿它來開刀比拿同樣相鄰的魏國或者是楚國容易的多,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韓國,必須延緩秦國東進的步伐,以更長時間的保持它的宗廟社稷,而針對這一目的鄭國其實是完成了的。

鄭國渠成修建確實延緩了秦國發展,為韓國爭取發展時間

如果從這個角度上講,人們就會錯誤的認為鄭國確實在為秦國做貢獻,確實發揮出了作為水工應有的水平,也確實違背了韓王安給他下達的任務和指令,但事實上卻並不是這個樣子的,鄭國渠的完整修建,說明秦國的財力物力確實被轉移到這個工程上一大部分,也確實延緩了秦國其他方面的舉措。

同樣的,在這個工程上面也耗費了巨大的時間和金錢,所以說鄭國渠的成功修建,其實意味著鄭國拖延秦國東進的計劃順利地完成了。而我們上述也說到,韓國並不能夠透過這一個工程就將秦國拖垮,只是在謀求生存的機會和時間,而鄭國渠的順利修建,讓韓國達到了這一目的,至於鄭國渠修建完成之後秦國的生產力是否能夠得到提高?這其實並不是鄭國本身需要考慮的事情。

在秦國大量人員監督下,鄭國是不可能做手腳的,只能盡力完成

如果你想要讓一個水工在那樣的時代裡,在秦國由上自下的人員的監督之下,即完成疲秦的計劃,又讓鄭國渠修不成,還要吸引秦國大部分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那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至於鄭國為什麼會變成秦國功臣的原因,與當時秦國所處的環境和嬴政的順水推舟有著分不開的關係的,在鄭國渠建裡完成之後,韓王安大怒,斥責鄭國沒有完成當時的計劃和目標,扣留了鄭氏家族來威脅水工鄭國。

由此,當初的疲秦計劃才正式的浮出水面,在這一事件當中,韓國是無理的一方,而那時的秦國想要發動滅國之戰還需要出師有名,所以秦王嬴政就順水推舟將鄭國奉做了秦國的功臣,並說如果功臣不能夠全身而退,那麼秦王嬴政還有何臉面立於天下?

於是便順理成章的利用為鄭國復仇的名義攻打韓國,韓國也是從那個時候才反應過來,它想要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是強大於它數倍的秦國;它之前的行為只不過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也正是這樣的結局,讓很多人都將鄭國當作了是秦國固有的功臣,也說鄭國是堅守作為一個員工的職責,堅守作為人的道德,寧願違背自己國君的命令,也不願意修建劣質的工程讓平民百姓的受到傷害。但事實上,這一切只是建立在鄭國渠完好建成的基礎之上的,而鄭國渠是否建成本身也不是由鄭國說了算的。

而至於人們所言的“疲秦”並沒有能夠拖住秦國的腳步,鄭國對於這件事情是這樣解釋的,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他的說法並沒有錯,在鄭國渠修建的過程當中,秦國確實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這一水利設施建設上面,對於東進的腳步確實有所延緩,韓國也確實在那樣的時代苟延殘喘了更多的時間。

而鄭國渠建成之後,據不完全統計,直接和間接受益的土地達到四萬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秦國的農業發展,深受自然因素影響的問題,也讓秦國的生產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但這些都不是水工鄭國,本身需要去考量的問題。

而至於秦國在修建這一水利設施的過程當中所得到的好處,那隻能證明疲秦事件本身的荒誕,只能證明韓國當時決策者的幼稚和無知,只能證明當時韓王安的鼠目寸光,他只看到秦國在修建水渠的過程當中,需要付出的辛勞和代價,卻未曾想到當鄭國渠修建完成之後,秦國能夠從中收穫的好處。

鄭國確實在一時之間拖住了秦國東進的腳步,但在往後餘生當中迎來了更加猛烈的進攻,更沒有想到他的疲秦事件成為了秦國攻打韓國的一個藉口,讓韓國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後來韓國經受不住秦國的攻伐向秦國投降,山東六國的第一個國家就這樣被打了下來,滅國戰爭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事實上,在這個故事當中,韓國是最悲哀的一方,這個國家本身是崇尚忠義的,歷史上有名的趙氏孤兒事件,韓國就是最為正義的一方,正是他們保全了趙氏孤兒,促成了那一段歷史,而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也將這段歷史當作是韓國的陰德,對韓國大加讚賞。

可是這樣本身崇尚忠義的國家卻在後來走錯了路,開始專注於陰謀權術的發展,正是因為這種陰謀之風在國內籠罩著,才有了後來水工鄭國的疲秦事件,也才讓韓國蒙受了滅國之災。其實,我們並不能夠否定疲秦對於秦國東進的拖延,但我們也不能說就真的為韓國的宗廟社稷做出了貢獻,畢竟鄭國渠直接惠及的是秦國,直接受益的是秦國的人民。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鄭國渠不建成的話,如果疲秦事件不爆發的話,那麼韓國可能還不是秦國首要攻伐的物件,那樣一來,韓國是否能夠存在更長的時間呢?這些都是未知的,歷史已經發展,就容不得我們後來人再去更改,韓國的結局也已然確定,後來的人哪怕再怎麼遺憾?也只能評說無法經歷。

筆者認為,在疲秦事件當中,鄭國並不是一個正面人物,他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想要為秦國去做貢獻,並沒有人們口口相傳的那麼偉大,反而在這一事件當中,鄭國是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的,只不過這個任務本身就是錯的,這個任務本身就是要去惠及秦國的。

我們不能將最終的結果都歸結在鄭國這一個人身上,我們只能說韓王安的目光短淺,只能說韓國的朝堂非常幼稚而且無知,只能說,當時的天下實力的天平已經發生了徹頭徹尾的傾斜,只能說韓國是黔驢技窮投無路。

事實上,這也告訴我們,在國家的發展程序當中,在國家與國家較量當中,只有絕對的實力是畢生都要追求的,像韓王安玩的那種小手段小計謀,很有可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些旁門左道都是靠不住的,只有切實地進行創新和改革,只有按部就班的進行發展才有可能穩定局勢提升實力,秦國在戰國初期的時候是最為弱小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靠著一點一點的發展崛起的,並不是靠著歪門左道而強盛起來的。

這一點,韓國自始至終都不明白,他一直沉淪在自己的那種幼稚而無知的陰謀權術當中,在滅亡那一刻才恍然大悟,才明白原來一直都在扮演跳樑小醜的角色。可是真正到了那一刻,卻再也沒有回天之力,這對於一個諸侯國來講可謂是最悲哀的事情了。

參考文獻:《左傳》、《戰國策》、《資治通鑑》、《呂氏春秋》、《漢書》、《史記》、《國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