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他是抗清英雄,17歲被殺,寫下一首詩,寫出了一個至死不渝的意志!

明末,出現了一個少年英雄,17歲被清軍殺害。在清軍的獄中,他給母親寫了一封書信,其中有這樣一首詩:惡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神遊天地間,可以無愧矣!這擲地有聲的詩句,充分表現了作者至死不渝的戰鬥意志。作者叫夏完淳。

一、隨父抗清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松江華亭(上海松江)人,父親夏允彝是江南的名士。老師陳子龍學識淵博、作風豪邁,是當時東南地區很有名氣的文人。那時候,正值明朝末年,朝廷腐敗不堪,時局動盪不安。東南地區有一大批讀書人,紛紛聚朋結社,議論朝政,抨擊時弊。夏允彝、陳子龍二人也組成了一個社,經常在一起切磋學問,分析時勢。由於父輩們的薰陶,夏完淳從童年起不僅能詩善文,而且還立下了為國獻身的志向。

1644年3月,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統治中國277年的明王朝宣告滅亡。而後,清軍入關攻佔北京,又趕走了李自成。接著清軍揮師南下,僅一年多時間,就攻陷南京,逼近浙江。為了抗清復明,明宗室的幾個藩王也先後成立了三個南明政權,但真正抗清的力量卻在人民群眾之中。廣大人民群眾和一些有民族氣節的知識分子奮起進行抗清鬥爭。當時,夏完淳跟著父親也投入了這場鬥爭。

1645年清軍攻下南京以後,為了儘快剿滅江南抗清力量,就派在松山戰役中降清的原明朝大臣洪承疇總督軍事,分兵江蘇、浙江各地。夏允彝父子和陳子龍等人決定起兵抵抗。

他們說服了明朝的吳淞總兵吳志葵,吳志葵答應派兵攻打蘇州。夏完淳受父親的安排積極協助吳志葵制定作戰方案。戰鬥開始比較順利,義軍一度攻進了蘇州城。後來由於缺少增援,攻進城內的將士被清軍團團圍住,結果三百餘人壯烈犧牲。城外的主力也被清軍打散,8月清軍圍攻松江,義軍與清軍廝殺3天3夜,終因兵力懸殊被清軍打敗。夏允彝父子和陳子龍衝出重圍,到鄉下隱藏起來。夏允彝看到大批的義軍壯士陣亡,心如刀割,十分悲痛。又聽說清軍到處在搜捕他,他不願落入敵人手中,自投河塘而死。他給兒子留下了遺言,囑咐夏完淳要繼承他未完成的事業。

父親的犧牲,更激起夏完淳抗清的鬥志。1646年春天,他與老師陳子龍、岳父錢枸秘密回到松江,準備再度起兵抗清。他們聽說太湖長白蕩有一支吳易領導的抗清義軍,正在堅持抗清。於是夏完淳變賣了家產,捐獻給義軍作軍餉。自己在義軍中當了參謀。義軍依靠太湖,神出鬼沒,打得清軍暈頭轉向,可由於叛徒的告密,吳易被暗殺,義軍也被清軍驅散了。

1647年夏完淳、陳子龍等人又策動清朝的松江提督吳勝兆反清。可是,吳勝兆在兵變時,又被早已得到訊息的清兵圍攻,吳兆勝被殺,陳子龍被俘。陳子龍不願受辱,在被押往南京的船上,掙脫繩索,跳河自盡。失去了自己尊敬的恩師,和失去自己父親一樣,夏完淳沉浸在無比悲痛之中。突然清兵闖入他的住處。他臨危不懼,慷慨地說:“天下豈有畏人避禍的夏存古。”說完跟著清兵走出自己的住處。

二、痛斥叛徒

夏完淳被重兵押到南京。洪承疇親自主持審訊。洪承疇知道夏完淳是聞名江南的“神童”,不易對付。他先用軟化手法欲圖誘降夏完淳。

洪承疇說: “你小小年紀,哪能懂得起兵造反?恐怕是受了叛亂之徒的欺騙,你要是肯聽我的話,歸順大清,我保你高官厚祿。”夏完淳假裝不認識洪承疇,厲聲反駁道: “你才是叛亂之徒!我忠於朝廷,反清復明,豈能說我反叛?我聽說我朝‘忠臣’洪亨九(洪承疇的字)先生當年在松山與清軍血戰,以身殉國,名揚中外。我年紀雖小,說到捨身報國還真不願落在他後面呢!”這番話駁得洪承疇張口結舌,滿身是汗。

旁邊計程車兵趕忙出來解圍,喝斥夏完淳:“不用胡說,本堂就是洪大人。”夏完淳“呸”了一聲,指著洪承疇的鼻子,罵得更兇:“洪先生早已為國犧牲,天下人哪個不知,誰人不曉!皇帝親自設祭,群臣痛哭哀悼。你這個無恥叛徒,怎敢宮充先烈,汙辱洪大人的‘忠魂’!”

夏完淳一席痛罵,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令洪承疇坐立不安,臉色青一陣紅一陣,不敢再審問下去,只得命令看守把夏完淳押回牢裡去。

三、英勇就義

夏完淳不僅是一個抗清英雄,而且還是一個明末著名的文學家。他在長期的抗清鬥爭歲月裡和80天的監獄生活中,寫下了許多慷慨激昂、真切感人的書信和詩文。夏完淳被捕以後,他明知道自己要被敵人殺害,仍和難友一起吟詩作文,完全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在一首詩中高唱:月白勞人歌,霜空毅魂悲。英雄生死路,卻似壯遊時。

刑期近了,他又寫下了《獄中上母書》,其中寫道:“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表現出他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慨。

1647年9月,夏完淳和錢梅、顧鹹正、劉曙等人一起被押赴南京西市刑場。他昂首挺胸走在最前面。到了刑場,劊子手令他跪下,他誓不屈服,始終沒有跪下。敵人拿他沒辦法,任他站著砍下了他的頭顱。夏完淳在敵人的屠刀下結束了他短暫而又悲壯的一生。

夏完淳死後,他的朋友收殮了他的遺體,把他的靈柩運回他的故鄉——松江縣,安葬在他父親的墓旁。經過不斷地修葺、保護,夏氏父子的墓至今儲存完好。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便成群結隊來這裡瞻仰和憑弔這兩位父子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