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陸遜大破蜀軍,幫東吳解除危機,為何卻在後來被孫權害死?

陸遜大破蜀軍,幫東吳解除危機,為何卻在後來被孫權害死?

對於三國時期的東吳集團來說,陸遜可以說是集周瑜和魯肅之後,江東最為出色的一個智慧型人才,作為一個臨時上任,書生拜大將的角色,他對於作戰指揮的表現可以說是毫不遜色幾位前輩都督的。早在奪取荊州的戰鬥中,陸遜就曾推出和呂蒙很接近的戰術,由此讓他的才華得到了呂蒙注意。

最後陸遜被呂蒙推薦給孫權,陸遜雖然不是兵將出身,但卻憑藉著自己過人的智謀,用一場火燒連營大破了蜀軍,也幫東吳擋過了一次戰禍。然而這樣一個傑出的指揮將領,卻在後來被自己的主公孫權給賜死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陸遜藉助夷陵之戰一戰成名,從此確立了自己在江東的地位,而從夷陵大戰到陸遜最後死去,這期間他一直是孫權最為依賴的心腹重臣,還交給陸遜來輔佐太子。

在後來東吳對曹魏的戰役中,陸遜也是作為總指揮官的身份。然而好景不長,到了東吳的太子去世,這時候新任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之間爭奪權位,朝中已經明顯分為兩個派系。在當時陸遜站在太子一方,他在立場上和太子保持一致,陸遜多次給太子寫信,並且在和孫權的對話中公開表示支援太子。陸遜的這種行為很快就遭到了孫權的不滿,孫權公開訓斥了陸遜,並在這件事之後對陸遜開始疏遠,同時處理了陸遜的一些手下。

陸遜也在這種環境下艱難度日,因為一直處於孫權的猜疑和壓迫之中,鬱郁不得志,最終淒涼死去。太子本身是孫權安排的繼承人,作為儲君,但自古以來統治者都不希望看到手下臣子干預自己的繼承人選拔,而陸遜作為朝中重臣,在東吳經營了二十多年,宣告和威望日漸隆重,這對孫權來說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威脅。而陸遜此時又主動插手繼承人之爭,等相當於是觸動了孫權的逆鱗。

不管是在哪個朝代,只要是關係到繼承人問題的事情,參與其中的大臣很少能夠有好結局,在宋朝包拯就問過太子的問題,結果被皇帝一頓訓斥,包拯還不是朝廷裡面的權臣,皇帝就這麼敏感,更何況是在東吳執掌重權的陸遜呢?現在很多人都在為陸遜鳴冤,不過歸根結底,陸遜被孫權逼死還是主要在他自身的原因。這和孫權在晚年的時候變得昏庸,並沒有很大的衝突,晚年的孫權已經沒有當年時的那種明智機變,在皇位面臨威脅的時候,只能採取最簡單最暴力的方法。

其實孫權不光是很直接的逼死了陸遜,對待自己的兒子,孫權的處理方式也很直接,他殺死了自己的四兒子孫霸,又廢掉了三兒子孫和,這一切都是他感受到了危機感,為了維護皇權不得不做的事情。試想一下,這時候的孫權對自己的兒子都這麼捨得下殺手,何況是陸遜呢。

(本文由三國解析志原創,轉載需授權;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