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獨孤求敗是怎麼死的?掃地僧給出答案,他是因苦練一門神功而死

天下第一,無數英雄豪傑為這虛名爭得頭破血流,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最終奪魁的也僅僅一人而已,這還只是稱霸一時的人,要長久的守住這天下第一的位置就更難了,至於做到“一生不敗”,那幾乎就是痴人說夢,只怕王重陽、張三丰這等高手也不敢誇此海口,閱遍金庸全書,還真有一人做到了,那人便是自詡“劍魔”的獨孤求敗。

“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 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這便是獨孤求敗留給世人最後的遺言,但在留下這段遺言之後,他又做了什麼?他最後又是怎麼死的?

一、縱橫武林三十年之後

獨孤求敗是個怎樣的人?雖說金庸在他身上花費的筆墨並不多,但獨孤求敗的形象卻是深入人心,筆者腦海中的他就是手執長劍,旁站一雕,矗立於山巔俯視天下,一個孤高之人。

若再說得直白一點,那就是個“武痴”,一個不斷追求變得更強,卻又期待有人能夠擊敗自己的矛盾綜合體。

這一點能夠從他留下的幾柄劍中看出,他最初用的是利劍,說明那時的他尚且還需要依賴武器的鋒利來傷敵,後來他用的是軟劍,說明他已經有了不錯的身法,能夠駕馭不同的武器型別,再到後來用重劍,這意味著他已有深厚的內力駕馭重物,最終不滯於物,達到無劍勝有劍的境界。

可這都只是記錄了他闖蕩江湖的三十餘年間的故事,在那之後呢?

以他的性格,怎麼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目標?那劍冢上的“遺言”不過是他行走江湖三十餘年後的階段性總結,只怕在那之後,他依舊在探尋變得更強的方法,也依舊執迷於尋找一個能夠擊敗自己的人。

換言之,他還是在苦心習武,也正因為如此,他的結局恐怕不會太好。

二、武痴的結局,多半是悲劇

金庸筆下有不少執迷於習武的人,這類人被統稱為武痴。

比如《倚天屠龍記》中的陽頂天,張無忌是因為有九陽神功的加持,又入了乾坤一氣袋,這才輕鬆練成乾坤大挪移,而陽頂天則沒有那麼幸運,他苦練乾坤大挪移,最終也只達第四層,後來還在練功時因為妻子與成昆有染而怒火攻心走火入魔而死。

又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歐陽鋒,儘管他已經有了蛤蟆功、靈蛇掌法、靈蛇杖法、透骨打穴法、神駝雪山掌等神功,卻依舊覬覦那《九陰真經》中的精妙武學,最終是被黃蓉欺騙,逆練《九陰真經》淪為瘋子。

還有就是《天龍八部》中的鳩摩智,他一心只想學盡天下武學,最終也是走火入魔,若非段譽及時吸走他體內的內力,他必然會當場暴斃。

從這些人物的經歷不難推測獨孤求敗的結局,應該也不會太好。

三、殺人的法門,終將害了自己

為何武痴最後都會走火入魔?其實金庸在《天龍八部》一書還正兒八經的解釋過這個問題。

在原著第四十三回中,金庸就借掃地僧之口提到了習武之人應該避免的誤區。

原著道:“一個人武功越練越高之後,禪理上的領悟,自然而然會受到障礙。在我少林派,便叫做‘武學障’,與別宗別派的‘知見障’道理相同。要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殺生,兩者背道而馳,相互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絕技方能練得越多,但修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卻又不屑去多學諸般厲害的殺人法門了……本寺之中,自然也有人佛法修為不足,卻要強自多學上乘武功的,但練將下去,若非走火入魔。”

習武之人追求的那些殺人的法門終將會害了自己,也正因為如此,掃地僧在書中展現的武功都是防守類的武功,無論面對何種進攻,他總是用那“三尺氣牆”將對方的殺招化解,也不反彈,足見他的武學境界之高。

而獨孤求敗修煉的什麼?無論是軟劍、重劍、木劍還是不滯於物的無劍,他用的始終是劍法,是傷人的法門,而獨孤求敗並非佛門中人,他仍舊不斷在精進他的“獨孤九劍”,戾氣不斷增長,沒有佛法去化解,自然難免走火入魔。

所以獨孤求敗這樣一位武痴的結局只怕是很慘,十有八九是走火入魔暴斃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