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河南寶豐縣馮異故里--翟集古鎮的由來

寶豐縣李莊鄉翟集東漢時它就是一軍事重鎮。它位於寶豐縣城東約二十公里處的運糧河畔,南依龍山,北眺汝河,南石公路從村南東西穿過,交通十分便利。東漢著名軍事將領馮異就出生在這裡。它風景秀麗,文化底蘊深厚,是古往今來寶豐縣境內四大名鎮之一。翟集古鎮有許許多多鮮為人知的傳說,諸如馮異造醋的傳說,三皇姑傳奇,火焚白雀寺,木匠溝傳奇,白集的傳說……等等。筆者以後將陸續整理面世,本文將重點探討馮異故里——翟集古鎮的由來。以下凡涉及翟集的地方都簡稱古鎮。筆者多年來一直在探討翟集古鎮的由來。經過多方採訪和查閱有關資料證實在清道光十七年前叫翟家集,道光《寶豐縣志》有明確記載:翟家集,在縣東四十里。東通襄城縣,西通寶豐縣達臨汝。翟家集是翟氏家族明末清初從山西洪洞縣遷民至此興起的大集鎮。人們為紀念翟氏族人發憤圖強,艱苦奮鬥,善於經商,寬厚待人的美德才把該鎮稱為翟家集的。據翟氏家譜記載,翟氏祖先七代祖、八代祖翟洪策、翟洪基等四人曾任任當時的省官。道光《寶豐縣志》引龍良正言說,明嘉靖、隆慶時,白雀寺陸祖殿為省祭官翟洪策捐金督造。康熙至乾隆間,翟家還建有全縣規模最大的翟氏宗祠,並在祠堂創辦義學,為附近村民子女求學提供便利。據有關史志資料查明,翟氏家族人才輩出,從太學生到知縣,省級官,翟家都不乏人才榜上有名。俗話說,一方官安一方民,這些人都為翟家集的振興付出了不少努力,也是翟家集從明初到清末始終興旺的根源。翟家集據說以前叫白集,據翟氏十九代族人晚清太學生翟土慶介紹,該鎮曾出過一個姓白的侍郎官,他文武雙全,又會帶兵打仗,深得皇帝器重。傳說翟集方圓數里、高數丈的寨牆都是他招募民眾建築的。四門都有堅固的城門和炮樓,城門上方都有用仿宋字型雕刻的匾額。東門“馮異故里”,西門“嬴豐”,南門“向陽”,北門“望汝”。這些字有一尺見方,用紅石雕刻,引人注目。“望汝”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據傳說,古時,有兩群白雀從汝河方向飛向該村和今白雀寺的方向,一群落在該鎮一棵高大的白楊樹上,自此村民們年年豐收,戶戶有餘,還出了個京城的侍郎官。一群落在今白雀寺的舊址的槐樹上,這裡便蓋起了規模宏大的廟宇,引來了八方遊客,使得當時古鎮也名揚四方,熱鬧非凡。古時,人們把喜鵲稱為吉祥鳥、神鳥,它落在哪裡,哪裡都平安吉祥;它落在哪裡,哪裡都會有喜事出現,貴人出生。人們為紀念從汝河飛來安家的白雀,才在北門上方雕刻“望汝”二字展望歷史。馮異、白侍郎都是古鎮名人,而觀世音菩薩、三皇姑更是響遍國內外。筆者想,他們也許就是吉祥鳥白雀的化身吧!後人把當時的村子稱為白集,也許是對白侍郎和神鳥白雀的紀念吧。有人曾開玩笑說,白集、白雀寺是雙胞胎,這也許有些道理。遺憾的是,後人傳說,白家後人犯罪,要滅九族,白集在歷史上也消失了。甚至有傳言,白與翟有諧音,白家人為躲避滅門之在災,有的出逃白集,有的改為翟姓。歷史上的白集搖身一變成了翟家集了。究竟白集為何改為翟家集還有待歷史學家去考證。總之,在千年古父城轄區千真萬確有白集和翟家集之說。據翟集人士八十一歲高齡的付留記談,他親眼見過今翟集西門寨壕裡立有紀念白集的石碑,碑座是石龜,上面石碑是青石,約八尺高。他還記得碑文《同伴東朝通西安府白集古鎮》,假若找到這通石碑,白集何時有就確鑿無疑了。據有關資料記載,西漢大樹將軍馮異是巾車鄉人。成語“巾車之恩”就是說馮異被劉秀在家鄉巾車收降,而晉升大將,馮異不忘舊恩,才有“巾車”之說。據翟集王氏家譜記載,王氏家譜署名就是“巾車王氏家譜”;另外,大清道光年間,翟家集創辦有“巾車義學”,也是對馮異家鄉巾車鄉的紀念。翻閱有關史志資料,一說巾車鄉在西南,一說巾車鄉在父城東北。翟家集是歷史名鎮,正好在父城東北,巾車鄉在翟家集確鑿無疑。綜上所述,不少歷史資料證明今日之翟集就是東漢的巾車鄉。據民間傳說,大將馮異逝世後,劉秀為紀念愛將馮異,撤巾車鄉,更名為安寧鄉,使戎馬一生為東漢王朝建立汗馬功勞的馮異埋葬在安寧鄉,讓他死後永得安寧之意,因此,巾車鄉後改為安寧鄉符合歷史事實。2019年1月,翟集入選住建部、國家文物局公佈的第七批歷史文化名村。這也是對於翟集悠久歷史的一種最好說明。透過筆者參閱有關資料和採訪調查,(馮異故里)翟集——經歷了巾車鄉——安寧鄉——白集——翟家集——翟集的歷史變遷,這就是翟集的由來。讓我們共同為探索千年古鎮馮異故里的悠久歷史文化而不懈努力,讓國級文化名村在不遠的將來綻放出燦爛奪目的光彩!( 翟清範)

作者/來源:五湖四海看天下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