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硯雕大師徐政通

硯臺在古代中國可謂扮演著一個個重要的角色,它是文人墨客的瑰寶,一方硯臺如同是碳墨的催化劑,給予它了靈魂,淡淡墨香間,盡是它的溫度。“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想來古代的名士都是熱愛詩文的,寂寞的時候,就用方硯書寫自己的故事,藏之名山,傳之其人;如果紅袖添香,那就再好不過,亙古的歷史書寫的不過是人類的愛情。

作品《江上泛舟》

即便是電腦操作大行其道的當下,毛筆字仍是許多人想要追求的夢想。畢竟這是一份傳承。而與之相應的,硯雕作為中華文明獨有的非遺產品,值得我們用時間與生命守候。徐政通大師就是這樣的一位守候初心的藝術家。

徐政通工作照

徐政通,1973年出生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高階工藝美術師,非物質文化遺產歙硯製作技藝傳承人,安徽省工藝美術名人。

他自幼在徽州文化的薰陶下對硯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喜歡所以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就這樣憑藉著一腔熱愛之情,經過二十餘載潛心鑽研和實踐,終於練就了他獨到的制硯刀工,流暢的線條形態,使他在傳統硯雕藝術風格中不斷創新和發展。

作品《徽州古韻》

為提高自身的雕刻和設計水平,徐老師於2018年赴中央美術學院進修。作品因材施藝,注重文化內涵,意境深遠,師古而創新,詩情畫意盡在硯中。作品多次獲得大獎,深受國內外收藏家的喜愛。

徐政通在中央美術學院留影

從事硯雕師這行,徐政通老師碩果累累。2015年硯雕作品《瓜瓞綿綿》榮獲第十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作品《雲山秋壑》榮獲第十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銀獎;2016年11月硯雕作品《幽居》榮獲安徽省第六屆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徽工獎”銅獎;2017年11月硯雕作品《太白問津》榮獲安徽省第七屆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徽工獎”銅獎;2018年硯雕作品《詩畫新安——徽商故里》榮獲安徽省第八屆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徽工獎”銀獎;2019年作品《碩果》榮獲安徽省第九屆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徽工獎”銀獎;2020年作品《十戶之村,不廢誦讀》獲得安徽省第十屆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徽工獎”銀獎。

高階工藝美術師證書

安徽省工藝美術名人證書

即使獎項滿滿,徐政通老師依舊不急不躁,穩重前行,不停地創造自己的新作品。他常言雕刻必須十分專注,小心翼翼,不能有半點馬虎,特別是面對一塊非常珍貴的硯料,如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因為硯雕是減法雕塑,刻掉的永遠不能再加上去,損失的不僅僅是一方好硯料,更是揮灑的汗水和嘔心瀝血的設計。

作品《太白問津》

“玉不琢不成器”,作品因材施藝,悉心雕畫讓頑石變得有情感、有故事、更鮮活。作品《太白問津》是根據宋《太平廣記》記載中記載的故事而來。唐天寶年間,大詩人李白在洛陽同華傳舍看到許宣平的一首題壁詩,驚為仙人,於是欣然動身前往徽州尋訪許宣平。李白沿新安古道來到徽州,遇上了一位撐船過江賣柴沽酒的老人,李白向老人打聽許宣平住的地方,老人笑著回答:“門前一杆竹,便是許翁家。”李白當時急著找人,也沒仔細想老人的話,後來突然想到“門前一杆竹”不就是渡船嗎?原來撐船老翁便是詩仙許宣平。等他回頭找的時候,老人已經不在了,李大詩人後悔莫及。太白問津的故事便在徽州流傳下來

徽州的傳統文化是徽州的“根”和“魂”,是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我們堅定中華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徐政通老師正是在自己家鄉被這種文化深深影響,而創作出蘊含徽州深厚文化的作品,他雕刻的不僅僅是石頭,而且是在雕刻修養,也是在雕刻人生。

作品《杜康品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杜康造酒,倉頡制字,古人的精神世界從此更加豐富飽滿。“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酣飲後的內心鬱結、豪情壯志都被潑墨成詩,承載著無盡的靈氣與情感,酒與詩人就是這樣的密不可分。而優秀的釀酒師會釀酒,更會品酒,這便是徐政通老師的作品《杜康品酒》的靈感來源。。

作品《揚帆起航》

談到未來發展方向,徐政通老師將自己的創作方向歸於原創性、文人性、當代性,其人其作,冷峻中帶著柔情與細膩,有風骨亦有神韻。他說自己的目標在於不斷超越自我,做到意境與文化的統一,保持自己的藝術匠心,腳踏實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