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越高階的人生,越懂得“四戒”(深度)

心理學有個理論叫:空白效應,也叫“留白”。指的是作品要留有一定空白,給讀者想象空間,才能達到恰到好處的效果。花未全開,月未全圓,才更圓滿。人生,亦是如此。

正如“法演四戒”所說:“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規矩不可行盡,好語不可說盡。”做人若想達到至高境界,必得學會“留白”,不可把事情做盡。

勢不可使盡

使盡則禍必至

還記得曾轟動一時的“崑山龍哥反殺案”嗎?

龍哥劉某開著寶馬,開進了非機動車道,與正常行駛的電動車發生了碰撞。龍哥和車上幾個朋友都下了車,暴力毆打電動車主於某。於某看人多,一直沒還手。可龍哥不但沒收手,還又拿出了一把砍刀擊打於某。

誰知在於某不斷閃躲時,龍哥的砍刀突然脫手而出,於某拼命撿起了砍刀,連砍帶刺發起反擊,最終,龍哥身中5刀,斃命而亡。這起命案,警方判為“正當防衛”,贏得了一片叫好聲。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得饒人處且饒人,也是在給自己留後路。若把事情做絕,把人逼到了絕路,只會落的魚死網破,同歸於盡。得勢時,讓人一步,既顯示了自己的雅量,也會使人心存感激,為今後攢下福報。

福不可受盡

受盡則緣必孤

《了凡四訓》裡說: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人生路上的福氣,是靠自己修來的。

釋迦摩尼得道以後,還堅持“行腳”,就是在積累自己的福報。佛家有云:“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福不能享盡,享盡就沒有福了。

《治家格言》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享福,莫如惜福。擁有幸福的生活,要記得珍惜,才能延續下去。不把福用盡,並且一直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福報,人生也更加有意義。

規矩不可行盡

行盡則事必繁

司馬遷在《史記》中的《陳涉世家》,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秦二世元年,朝廷徵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陳勝、吳廣等九百人駐紮在大澤鄉。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誤了期限。而按照秦朝的法律,誤了期限,都應當斬首。於是陳勝、吳廣帶領眾人,發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間接導致了強秦滅亡。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會是一個共同體,有規矩、條律,種種事情才能順利進行。但規矩也要有溫度,不能死板苛刻,一成不變。如果法不通情,身在其中的人,就會被逼得不得不反,事情則越來越繁亂。

好語不可說盡

說盡則人必易之

很喜歡網上的一段話:“一個人有一個心臟,卻有兩個心房。左心房住著快樂,右心房住著悲傷。高興時別笑的太大聲,不然會吵醒旁邊的悲傷。”

我們的前半生,都在學習如何說各種各樣的話。人到下半生,我們卻越來越懂得“話多即是禍,言少就是福。”

所謂人情世故,一半都與說話有關。不在話語中逞威風,人生便少很多無謂之事。

他人高興的時候,你別潑冷水,沒有人會感激你的誠實,保持謙卑謹慎,才會有朋友;他人難過的時候,你別拆穿他的艱難,有些話藏心裡就好,留點距離,感情才會長久;自己高興的時候,你別到處炫耀,你的快樂沒有太多人想知道,還會給你招惹來是非;自己難過的時候,你別到處抱怨,你的痛苦別人不會感同身受,不如靜下心來自己治癒自己。

好語不可說盡,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福氣。盛極必衰,樂極生悲,人生最忌諱的,就是求得太滿,不懂“留白”。

人生下半場,學會“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規矩不可行盡,好語不可說盡”,做到這“四戒”, 擁抱人生更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