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至中年如何重新面對機遇,做出改變度過"危機"?| 中年危機#1

當你步入中年遇到心理危機,需要去找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時候,如果對方恰好是弗洛伊德,他可能會關心下你的年齡。

因為在他看來,面對上了年紀的來訪者,要改善對方的問題,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不單單是弗洛伊德一個人這麼看,動物學家的觀點認為,那些繁殖了新一代或者好幾代的生命後的動物們,在他們盡了保護和撫養的職責之後,同時也完成了傳宗接代,那他們自己活下去的價值也所剩無幾了。

那些我們知曉的天才,也逃不過人到中年以後就陷入科研創新的停滯感和茫然。比如牛頓最偉大的發現不過24歲;愛因斯坦最重大發現也不過26歲就發表了狹義相對論,到37歲發表廣義相對論,自此後半生消耗在了尋找統一場論上,而這個方向把他40年的時光拖在一個死衚衕裡。

現代社會創造了“中年危機”這個名詞,一般指的是35到50歲之間這個年紀的人。這時候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按理來說應該是家和萬事興的好時光,可為何會出現所謂“中年危機”呢?

01“中年危機”的原因

用埃裡克森的發展心理觀點看,這個年紀的人已經工作很久,也找到了自己的愛人,但似乎陷入了一個人生的瓶頸期,也就是心理上繁衍感的停滯。

回想一個人剛從大學畢業或者年滿18歲的時候,即將開始人生新的旅途——以前是有父母照顧,現在要找一個愛人,跟對方朝夕相伴互相照顧;曾經是學習階段,現在結束學習,步入工作崗位。這樣的變化像一種心理意義上的繁衍感,一直都在產出,一直都在有著新的感覺。

我們說瓶頸期,是指在埃裡克森的人生髮展理論中25到60歲這個階段,發展的良好是持續感受到一種建設性,而它的反面就是停滯感。這種停滯的直接體驗,多半是感覺自己似乎沒有了方向,也沒有了動力。

往往感覺自己既未能圓了兒時的夢想,又不得不跟現實妥協,想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未來,可又發現自己沒有那種魄力。

因“中年危機”去做心理諮詢的人,常常表現出明顯的自我否定感。你問對方過去和當前現實性的成就,對方往往覺得沒有價值或者不值一提,在其心中最想要的東西已經再也得不到了,只有懊悔和痛苦。

“中年危機”的產生,有很重要的兩個因素:一個是一個人突然發現自己一直不是為自己的人生在活著;另一個是想為自己去活的時候,發現自己精力和時間不允許,外部環境也讓自己牽絆。

就好像自己突然對一種理想化的生活態度有了嚮往,對當前現實生活完全的否定。

人內心中繁衍的感覺是很重要的,當我們到了中年,無論是當前工作,還是當前親密關係,都逐漸步入一種類似程式化的狀態,創造性的態度已經漸行漸遠。

如果這個時候,讓你恢復到一個少年時代,你有精力又有大把時間,你又可以有好奇心去探索,去創造,去感到生命的活力。

這當然是一種很美好的假設。相比一眼望到頭的生活,那種理想化的狀態中有著無限的可能。而成人與少年的區別,就是我們感覺自己已經沒有多少選擇,而他們還是有那麼多美好可以去體驗。

02 老年和中年

我國現在已經開始步入老齡化的社會。那些年齡更偏大一些的老人們,他們已經從原先崗位退了下來,這也是另一個巨大的心理變動。相比剛剛踏入工作的新奇感,退休的心態往往會產生一些憂鬱的情緒。

因為工作除了是賺錢的營生,還是一個人證明自己價值的途徑。退休的人,常常會因為自己沒有了社會價值而感到煩悶。

我80多歲的母親常常跟我念叨的一句話是:真的是年紀大了,什麼事都記不住,越來越沒用了。在她的內心裡,似乎什麼事都想操心,但又似乎什麼事都不知道操心點什麼。

對於跟自己父母相處的我們來說,常常會感到他們會沒事找事一樣的東扯西拉,實際上他們是喪失了人生的核心關注點,這讓他們有些不安,而希望透過最親近的人來聚焦自己的關注點。

於是,你看他們催婚催生孩子催著你保養好自己的身體等等。你發現他們一下子把大量關注傾注在你的身上,正是這種關注讓晚輩感到突如其來的壓力感,自己就像被父母給鎖定了一樣,走哪說到哪。

這是他們一種自我拯救的方式,雖然這種方式常常引起家庭矛盾,可是理解了他們的內心想法,幫助他們尋找到更具有適應性的聚焦點,才是緩解兩代人之間矛盾的更好做法。

處在“夾心層”的中年人,感受到瓶頸期一個重要原因是:你以為你一生只是要這麼過下去,你認為你選好的工作可以一直做下去,你的能力也可以一直在這裡施展。

可事與願違,可能是你個人原因,也可能是外部原因,讓你無法繼續能夠在這個工作上感受到發展的愉悅,有的只是週而復始的勞作。

03 如何看待“中年危機”?

如果你感受到“中年危機”,換一個角度相當於你在告訴自己,你想有新的活力,你想感受到那些曾經一直帶給你的熱情和創造力,危機也是機遇。

不能說沒有感受到“中年危機”的人是麻木不仁,而是說也許你很幸運,找到了一直可以源源不斷髮掘自己能力的事業。但對於那些有著“中年危機”的人,你的機遇就在於能不能把握時機,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可以承受的變動。

弗洛伊德指出:一旦年齡超過50歲,心理彈性就變得不足。他所說的心理彈性用我們的一句古語就是:你這個宰相肚裡還能不能撐得起船。

中年人感覺難以變動的原因是心理的僵化感,就像前面所說固執的認為自己這一生就應該這麼過。越是在一個模式下待的久,就越變得僵化。

現在流行語叫做“跳出舒適圈”。事實上,不是這個圈子舒適,而是這個圈子把人給束縛住了。

創造力是發展感的重要來源,而隨著年紀的逐步增加,我們的創造力正隨著束縛感而顯得視野越來越狹窄。不是中年人沒有創造力,而是不再有寬廣的視野和彈性的心理,讓他們創造性變得不再生動多彩。

如果你的身邊有心理諮詢從業人員,在你遇到或者你朋友遇到“中年危機”時候,可能會勸你去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談談。

很多時候,那些猶豫要去做諮詢的人,常常會有一種疑惑,那就是:心理諮詢能像去醫院看個頭疼腦熱那麼有效麼?

我們將在下一篇來談談心理諮詢到底有效還是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