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金華湯溪南宋宮廷三朝畫師劉松年,告訴你湯溪人以前是怎麼喝茶的!

想必在近段時間,特別是和宋朝相關的電影電視劇作品中,大家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點茶”。將茶葉末放在茶碗裡,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這種喝茶方式是不是打破了我們傳統喝茶的潛意識畫面?可能我們還沉浸在用什麼茶具的文化上面,但是宋朝人早把茶文化玩出了一個新的高度。據王國維《茶湯遣客之俗》已有考證,雲:“今世官場,客至設茶而不飯,至主人延客茶,則僕從一聲呼送客矣,此風自宋已然,但用湯不用茶耳。

也許你會感覺,宋朝,點茶都是電視劇裡面的作品呈現,離我們太遙遠了。不要急你慢慢品,看完小編介紹的下面這幅作品和他的作者,你就知道這離我們湯溪人太近了。連小編都在不斷揣測,咱宋朝先祖是不是在湯溪,也這麼優雅的享受這種品茶生活。這是不是我們湯溪的一種被遺忘的傳統?更重要的這是不是我們應該挖掘的歷史文化記憶呢?

上面這幅畫叫《攆茶圖》。是南宋宮廷三朝畫師劉松年所做。縱44。2cm,橫61。9cm,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攆茶圖》為工筆白描,描繪了磨茶、點茶、揮翰、賞畫的文人雅士茶會場景。畫中左前方一僕役騎坐在長條矮几上,右手正在轉動茶磨磨茶。旁邊的黑色方桌上陳列篩茶的茶籮、貯茶的茶盒、白色茶盞、紅色盞託、茶匙、茶筅等,一僕役正佇立桌邊,右手提湯瓶,左手執茶盞,欲待點茶。他左手桌旁有一風爐,上面正在煮水,右手旁邊是貯水甕,上覆荷葉。一切顯得十分安靜、整潔有序。畫面右側有三人,一僧伏案執筆書寫,一士人相對而坐,似在觀賞。另一士人坐在案旁,雙手展卷,而眼神卻在欣賞僧人作書。畫面充分展示了文人雅集品茶、賞畫的生動場面,再現了兩宋流行的點茶技藝。

有心人把該畫區域性放大,發覺裡面詳盡的把“點茶”所有茶具器皿等都一筆一劃仔仔細細的記錄畫了出來,歎為觀止。讓今人得以一窺宋代點茶規制之嫻雅,器具程式之大觀。

而他對作品的細膩刻畫,包括人物動態和麵部表情,鬥茶器具、場所等。對後人研究宋朝民間茶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幫助作用。也為一些電影電視劇作品提供了史料參考。如曾經熱播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小編又在想如果,把這個場景做成雕塑,在湯溪峙瓏湖公園內展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果?

最後小編說說,劉松年這個人。原來所有的記錄,他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於清波門,故有劉清波之號。但由金華湯溪宅口出土的紹興二十七年(1157)由楊湻所撰的《成忠郎辭》(即劉君成忠郎墓誌銘)佐證《錢塘縣誌》將劉松年誤記為錢塘人。【百度可查】

劉松年是位愛國畫家,擁護抗金,反對投降,曾苦心孤詣畫《便橋會盟圖》,希望統治者效法唐太宗戰勝強敵突厥,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他還畫《中興四將圖》,表彰岳飛、韓世忠等民族英雄之偉績。後人把他與李唐、馬遠、夏圭合稱為“南宋四大家”。他的祖父劉時官成忠郎,父劉克勤為將仕郎,早年隨父劉時隱居於初具鹿田書院雛形的金華市北山鹿田寺,鹿田寺正是婺州學派的發源地,朱熹、呂祖謙等曾在此講學,故與文人名士多有交流,已誕生的劉松年自幼耳濡目染,成為愛國畫家,其愛國主義思想或正源於此。

本文作者:哈摩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