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強拆丞相”墓葬被盜,專家清理現場後大喜過望:還是他有錢!

在古代有一位左丞相可以被稱為“強拆丞相”,而這位丞相在強拆過程中也積累了大量財富,以至於千年以後他的墓葬被盜,盜墓賊賺得盆滿缽滿之後,趕來收拾殘局清理現場的專家也大喜過望:還是他有錢!咱們今天就來看看這位強拆丞相姓甚名誰,有錢到什麼程度,為此咱們先來看看盜墓賊沒有收拾乾淨,而被考古專家“撿了漏”的寶物——因為抄襲者太過猖獗,只要某篇圖文超過三幅配圖,他們就會用軟體改成圖集,所以筆者只好把幾張圖片拼接在一起,讓他們沒法兒抄襲。

左邊的名字分別叫做花式口金盃、摩羯紋金耳墜,右邊的分別叫鎏金鏨花單耳金盃、鎏金鏨花銀盒、鎏金鏨花銀盤,至於金戒指,大家都認識,就不用介紹了。

在這座墓葬裡,被盜墓賊大肆洗劫之後,留下的金銀器、銅器、鐵器、陶瓷器、玉器、瑪瑙、玻璃、水晶製成的隨葬品仍然數不勝數。至於究竟有多少,按照考古行規,是不會有一個準確的數字的。而且咱們今天要說的是“強拆丞相”,只需要知道他被盜後的墓葬還能被列為“十大考古發現”,此人生前多麼富有,就可想而知了。

現在該公佈這位丞相的名字了——他叫耶律羽之,在正楷書寫的墓誌銘《大契丹國東京太傅相公墓誌銘並序》中為這位丞相歌功頌德:“身為家宰,手執國鈞,於輔政之餘,養民之暇,留心佛法,耽味儒書,入簫寺則滌盪六塵,退廟堂則討論五典。而又為政尚於激濁, 舉士不濫掄材。朝推正人,國頰良相。”又是“養民”,又是“留心佛法”,還刻苦鑽研儒家經典,簡直就是完人中的完人。隻字不提這位強拆丞相讓多少老百姓流離失所,又製造了多少無人區,把多少原本自給自足的農牧漁民變成了奴隸。

耶律羽之在《遼史列傳第五》中有記載,他是耶律覿烈的弟弟,官居遼國中臺省右次相、太傅、中臺省左相、特進,是權傾朝野的重要人物,同時也是一個熱心拆遷的聰明人。天顯三年(929年十二月),耶律羽之上書給遼太宗耶律德光:“渤海昔畏南朝,阻險自衛,居忽汗城。今去上京遼邈,既不為用,又不罷戍,果何為哉?先帝因彼離心,乘釁而動,故不戰而克。天授人與,彼一時也。遺種浸以蕃息,今居遠境,恐為後患。梁水之地,乃其故鄉,地衍土活,有木鐵鹽魚之利。乘其微弱,徙還其民,萬世長策也。彼得故鄉,又獲木鐵鹽魚之饒,必安居樂業。”這段話引經據典,但其實就一個意思:“原先渤海國(東丹國)的老百姓挺不好管理的的,乾脆讓他們搬家算了,這樣國家能多收很多稅金”。耶律德光跟錢也沒有仇,於是“帝嘉納之”,下詔“徙東丹國民於梁水”。包括史學家在內的官員們都很高興:“時稱其善”。但是被強拆的老百姓卻連哭都哭不出來了。所以看耶律羽之是建功還是造孽,得看其他諸如《渤海國記》、《遼東志》、《續通典》等其他史料,因為所謂“正史”,是一貫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的——只要你的官足夠大,留下的都是讚美。

但是史料中也留下了雪泥鴻爪,讓我們看到了強拆之後的慘狀:渤海百姓不遠遷徙,就紛紛外逃,甚至逃到了新羅和女真的地盤,有的乾脆揭竿而起“保聚方隅”。但是鄉村組織起來的民眾,又怎麼會是武裝到牙齒的遼兵的對手?那些以自衛的方式反抗強拆的百姓,無一例外地成了遼兵刀下亡魂。而這時候耶律羽之忽然發了善心,提出了最終解決辦法:“既然你們窮得沒能力搬遷,那也好辦,賣身為奴吧!”要是按照歌功頌德的史料原話,大意是這樣的:“渤海民睏乏而不能遷者,準契丹富民給贍而隸屬之。”於是強拆物件面臨三個選擇:其一、乖乖地捲鋪蓋走人,其二、反抗之後被殺掉,其三、賣身為奴。

於是在耶律羽之的大力推行下,渤海百姓拆遷“順利完成”,完成的手段就是“強遷、焚燬民宅”,整個東丹國(渤海國被遼滅掉後更名東丹國)成了一片廢墟,東丹國王也只好逃到後唐去避難,耶律羽之成了東丹故土的實際掌控者,再排擠掉了“左次相渤海大素賢”之後,整個地盤就耶律羽之一個人說的算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他的陪葬品豐富到驚人的程度:盜墓者怎麼搬都搬不完,考古學家撿漏居然撿出來一個“考古十大發現”。但也許正史“天理迴圈報應不爽”,遼金時期的墓葬很少出土或被盜,偏偏耶律羽之的墓葬被盜了,耶律羽之的骸骨散落一地(盜墓者乾的),同樣散落一地的,還有耶律羽之的夫人。

拆人者,人恆拆之;你拆了別人的家,就會有人拆了你的骨。耶律羽之畢生熱衷於拆遷事業,為自己積累了大量財富,說他富可敵國一點也不誇張,但是結果又如何呢?即使帶到地下,他也享受不到,反倒是便宜了沒有執照的盜墓賊和有執照的考古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