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白曾在皇宮當翻譯

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多篇詩作婦孺皆知。不太為人所知的是,李白在翰林院任職期間,因為通曉某種語言,還有過一段“當翻譯”的往事。

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前後,李白在翰林院任職,實際上做的是給皇帝起草詔書、讀書論理的相關工作。這與李白想要深度參與政權的偉大抱負相距甚遠,因此他此時內心並不得志。據史料記載,這年秋天,一名異域使者來訪,並且向唐朝朝廷提交了一封外交方面的書信。朝廷的要員們只知道這名使者來自亞洲某國,但是不知道具體是哪個國家,這封用某種外語寫成的信也沒有人能看懂。更糟糕的是,這名使者也不會說漢語,所以朝廷遲遲無法認定他的身份和使命。

可以想象,當時對國事還較為上心的唐玄宗有多著急。半個月過去了,事情遲遲沒有進展,皇帝下令必須3天之內找到能破譯這封書信的人,否則負責外交事務的中書省就解散算了。於是,大臣們四處打聽能看懂這封信的人,最著急的是宰相李林甫,因為他負責外交事務,如果這件事情有什麼耽擱,他是第一責任人。

這封難以破譯的書信在現存的幾種史料中都有記載,可見並非傳奇軼聞。就在群臣無策時,曾經不惜“金龜換酒”與李白喝酒的賀知章想到了李白,說李白在西域長大,可能認識這些文字。《李翰林別集序》載:“召見金鑾殿,降步輦迎,如見綺皓。劃和蕃書,思若懸河。帝嘉之,七寶方丈,賜食於前,御手調羹。”於是李白被傳喚來辨認這封書信,神奇的是,這個在很多官員看來嗜酒的詩人竟認識書信上的文字。有學者認為,李白告訴皇帝這是月氏國文,也有學者猜測可能是吐火羅文,總之是一門西域文字。

總之,李白破譯了這封書信。原來,這並非一封交好之書,而是一個威脅。華裔美籍學者哈金的《通天之路:李白傳》中記載,月氏國請求唐朝割讓一些土地給他們,否則他們會派遣一支強大的遠征軍前來討伐。信件內容讓皇帝和大臣們感到驚異,但是並不太慌張。當務之急是抓緊回覆這封書信,於是李白提出他可以書寫回信。他迅速起草完這封書信,並且翻譯成漢語念給皇上聽。信件大意是唐朝不會聽從月氏國的要求,更不懼怕他們的軍隊。因為大唐帝國比月氏國強大數倍,若是發動戰爭,唐朝絕對有實力摧毀月氏國的軍隊和部落。這名使者聽聞之後有些驚惶,於是帶著李白代表朝廷寫的回信啟程回國了。從此以後,史料中沒有關於月氏國和這件事情後續的訊息了。

姑且認為派使者前來的這個國家是月氏國。盛唐時期的月氏國是西部由很多部落組成的國家,而李白小時候曾經跟隨父母居住在唐朝屬於隴右道的安西都護府管轄的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距離不遠。李白父親是在這裡經商的一名商人,他的商隊把唐朝的貨品運往西域,也把西域的物品賣到中原內陸。李白家境富裕,並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由此推斷,李白幼時應該看到過這種文字,並且具有一定辨識這種文字的技能。他也曾在一首詩中寫到過這種文字:“魯縞如玉霜,筆提月氏書”(寄遠《其十》)。

編輯李白詩文集併為之作序的魏顥描寫李白的相貌:“眸子迥然,哆如餓虎,或時束帶,風流蘊藉。”從相貌上,李白就像是有胡夷血統的人。也有學術界觀點認為,李白的母親來自西方部落,李白應該是在雙語甚至多語的環境中長大的。

李白現存的詩歌中從來沒寫過他的母親,很多研究者認為李白的母親是少數民族,甚至可能是土耳其人。有這樣的成長背景,李白懂得這名使者送來的書信上的文字,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以上只是學術界的主流觀點。也有少數研究者認為,這封書信不太可能是來自西域的文字,因為唐朝與西域諸國多有來往,所以不難找出通曉周邊藏文、突厥文等文字的人。李白破譯的這封書信更有可能是來自於東北方向的渤海國,而李白能通曉這門文字是與來自渤海國的學者和留學生的交往中學會的。

因為資料匱乏,這樁史實還有諸多細節無法確定。可以確定的是,李白確實在朝堂之上當過一次“翻譯”。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