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孩子做錯事第一反應是罵李玫瑾教授指出,正確做法是假裝不知道

孩子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雖然家長也明白這個道理,但當自己剛收拾好廚房,孩子就把牛奶灑一地的時候,誰都會感到生氣。

有一些脾氣比較好的家長,可能是會抱怨幾句,畢竟自己要帶娃還要收拾房間,一天下來真的很累了。

而一些脾氣不好的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犯錯而大罵幾句,只為了發洩心中的怒火,這樣的做法現在已經被點名批評了。

孩子做錯事打罵會有什麼後果

迪迪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孩子,有的時候會貪玩,因為這件事迪迪的媽媽沒少和他吵架,現在孩子已經上小學了,每天的作業都比較多。

但迪迪有一個小毛病改不過來,每天晚上放學回家後,第一時間是吃飯,然後磨磨蹭蹭的寫作業,每次寫作業都要寫到十二點,媽媽覺得這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

迪迪在寫作業這件事上,總是惹媽媽生氣,明明十分鐘能寫完一道題,他就是要削鉛筆,找橡皮,磨磨蹭蹭到二十分鐘才開始寫,時間都是這樣的浪費的。

每天晚上寫作業,對於迪迪家來說都是一場惡戰,媽媽總是邊輔導孩子作業,邊在孩子身邊嘮叨,明裡暗裡的說迪迪不懂事,連寫個作業也做不好。

終於有一天,已經九點了迪迪還沒有準備好開始寫作業。迪迪媽媽又急了:“天天讓你寫個作業,比西天取經都難,你咋就這麼不聽話呢?”

迪迪媽罵完了也就完事了,之後還是會帶孩子慢慢寫作業,但這次迪迪有些不一樣了,原本不會回話的迪迪,嘟囔了一句:“天天都吵,真的很煩,吵的是什麼都不知道。”

聽完孩子這樣說,迪迪媽似乎意識到,好像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不是孩子不改錯誤,而是自己說的一些話,對於孩子來說是難以理解的,所以不改正。

李玫瑾:當孩子犯錯,你就當做沒看見

在美國,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同樣年齡的孩子和家長,當家長用大吼大罵的方式對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的資訊接收量非常少,他們只是覺得害怕。

當家長溫柔的指出孩子的錯誤的時候,他們則可以明白家長的意思,並且會按照爸爸媽媽的建議去改正。

不要覺得這只是對美國小孩子適用,李玫瑾教授曾經也在節目中說過這個問題,李玫瑾指出“行為主義”,當家長對孩子吼叫的時候,是在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強化。

他們不會知道自己錯在哪,不能完全接受媽媽傳達的資訊,當再次遇到這樣的事情,孩子還是會用自己覺得熟悉的方法去面對,依舊是做錯事情。

所以說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家長應該做出的最好的迴應,就是先假裝沒看見,之後讓孩子慢慢去摸索,當他做對了家長再進行鼓勵。

家長們可以冷靜下來思考這樣一件事,是不是有的時候自己明明很生氣,而孩子卻覺得事情沒有這麼嚴重,覺得家長是在小題大做。

所以說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不能完全用成年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當孩子不能理解家長的做法時,只會覺得家長是蠻橫不講理的,慢慢長大了會排斥自己的爸媽。

當孩子和家長頂著來的,應該怎樣做?

1)用孩子能聽懂的話交流

家長對孩子吼叫,只是發洩了心中的怒火,但並沒有解決好問題,先冷靜下來,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2)聽孩子說什麼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應該先問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每個人在做一件事之前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聽聽孩子為什麼這樣做,再慢慢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做。

3)選擇性忽略

當孩子犯了一些小錯誤的時候,家長可以選擇性的忽略掉,就假裝沒看見,當孩子作對了的時候,家長就不要裝作沒看見了,要立刻對其進行表揚。

拿迪迪寫作業慢這件事來說,家長可以在孩子某一天提前十分鐘寫完的時候,對孩子進行誇獎或者獎勵,這樣孩子慢慢就會改掉拖延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