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孩子經常說隨便,其實並不是真的隨便,而是這個意思

這天,琳琳爸爸提議一家人出去吃晚飯,讓琳琳拿主意去哪裡吃。

琳琳開心極了,說要吃烤肉,卻被琳琳媽媽打斷,說燒烤容易致癌不可以吃。

琳琳嘟嘟嘴,那吃壽司吧。琳琳媽媽又說壽司都是沒煮熟的,不健康,還是吃粵菜吧。

琳琳沒好氣地說,隨便吧,都可以。

琳琳媽媽一聽就生氣了,隨便是什麼,隨便能吃嗎,那就別出去吃了。

琳琳哇哇大哭起來……

很多父母都發現,孩子總是把隨便掛嘴邊,問吃什麼,隨便,問去哪玩,隨便,問穿什麼,隨便……有的父母覺得孩子這是敷衍,也有的父母則認為孩子這是好說話,不挑,其實,你不知道,孩子的那一聲聲隨便背後,藏著怎樣的心聲。

我本來想要某某,但你總是否定我

就像上文提到的場景中,當琳琳父母在詢問琳琳意見的時候,其實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表明上是讓孩子拿主意,可以自由挑選。可是當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後,又被一次又一次地否定。

這樣孩子就會逐漸意識到,既然選什麼都是徒勞,又何必做無用功呢。

那下次父母再詢問的時候,孩子只好說隨便吧,都可以。

想法總被否定的孩子,會逐漸失去主見,變得不自信。

我的需求是某某,但你總是看不見

曾經在商場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對母女來置辦孩子住校用的生活用品。

孩子一下子就看中了可愛小動物花樣的被褥。可家長呵斥到,都上初中了還這麼幼稚,淺色的一點也不耐髒,不買。

最後挑來挑去,他們買了蚊帳被褥床蓆一系列床上用品,都是家長看中的款式。

等這對母女走後,店家無奈地說,店裡最受小孩子喜歡的,一種是可愛小動物的,另一種是個性化花紋的款式。但這兩種的銷量卻最差。

因為,花錢的是父母,父母只會挑選他們認為好看好用的。

或許,父母以過來人的角度,也是想為孩子挑選實用的。但考慮周全的父母,卻忽略了孩子們自己的需求。

需求經常被忽略的孩子,會變得自卑,失去了為自己爭取的勇氣。

我害怕做決定,因為你從來沒有教我

有些父母總是習慣大包大攬孩子的各項事務。

父母就像導航系統,孩子在父母規劃好的路線上,按部就班地行駛。

小的時候,吃什麼吃多少,天冷穿多少件衣服,得聽父母的。長大一些,興趣班學什麼,什麼時候做作業,什麼時候玩,也聽父母的。

就連高考挑選大學和專業,工作去什麼城市做什麼行業,結婚跟什麼人生幾個娃,都被父母安排得明明白白。

父母的庇護,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確實能幫孩子少走彎路,但同時也讓孩子失去了勇於探索,獨立承擔的能力。

事情總被包辦的孩子,會變得懦弱,不願意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

所以,當孩子經常說隨便,代表了孩子的小小反抗,更是孩子發出的求助訊號。

這時候,家長可以多觀察,找出其背後的原因,並針對性地調整方案。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如果父母早有答案,不妨直接跟孩子商量你的決定。

父母也可以多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只要無傷大雅的決定,尊重孩子的意見又何嘗不可。

可以設定一些“孩子當家”的遊戲,比如挑選一天,讓孩子安排全家人的活動。一日三餐吃什麼,去哪裡玩耍,買什麼禮物,只要不離譜,都聽孩子的,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做主的快樂。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小朋友從兩三歲開始就有自己的喜好,想要自己選擇衣服鞋子的款式。這是人的天性。

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

有時候,愛不是你給與了什麼,而是,你給與的,是否滿足了他們的需要。

比如,孩子可以有自己獨立的房間,房間可以按照他們的想法進行佈置。

在自己的空間裡,他們有權利如何處理自己的物品,如何度過自己的週末。

給孩子選擇的空間

孩子們總要長大,離開父母營造的舒適區去自立門戶的。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地強制性安排,這有利於孩子養好良好的習慣。

但慢慢的,家長要鍛鍊孩子做選擇的能力。

比如,讓孩子參與勞動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讓孩子自由選擇興趣班,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愛好,追求自己的夢想。

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自己的事情,也有能力成為他想成為的人。

當孩子經常說“隨便”,並不是真的無所謂。這恰恰說明,我們忽略了孩子們真實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