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諸葛亮為何反對魏延,提出的奇襲子午谷之計?原因卻是如此

三國時期,實力相對弱小的劉備能夠做到與曹操,孫權爭奪天下。可以說劉備所佔據的優勢,就是人和。

從三顧茅廬開始,諸葛亮就為蜀漢事業,做到了鞠躬盡瘁。隨著諸葛亮從東吳手中借取了荊州,蜀漢政權才有了逐步壯大的機會。

劉備白帝城託孤身死,諸葛亮開始掌握蜀漢大權。劉禪繼位初期,諸葛亮就開始主張北伐曹魏,興復漢室。但諸葛亮多次進行的北伐事業,效果卻並不理想。

隨後蜀漢名將魏延提出了奇襲子午谷的計劃。但諸葛亮並未認同魏延的計劃,其中有著什麼樣的原因呢?下面小編我就向您詳細道來。

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就是魏延率領一萬蜀軍,與諸葛亮所統蜀軍,兵分兩路。魏延將作為奇兵,去偷襲長安。

偷襲長安成功後的魏延,將會在潼關與諸葛亮匯合,再之後蜀軍會挾奇襲長安大勝的餘威,分擊中原各地,進而完成一統大業。

當時讓魏延產生如此想法的原因,還是因為曹魏政權留守長安的將領,年紀尚小,做事有些畏首畏尾。

魏延覺得自己有機會戰勝長安守將,隨後蜀軍就能步步緊逼就與曹魏軍隊進行決戰。諸葛亮覺得魏延的計謀,風險泰國冒險,所以諸葛亮才會選擇更為穩妥的辦法,選擇攻佔隴右。

如果昔年不是因為劉備為關羽報仇,讓蜀軍敗於陸遜之手,隨之蜀軍損失了大批精銳。不然以蜀軍的兵力,是可以部分採納魏延,兵出子午谷計劃的。

為了完成劉備託孤,興復漢室統一中原的重任。此時的諸葛亮已經做到了蜀漢國內的權臣。即使是權臣,諸葛亮也怕擔負蜀軍大敗的責任。

如果蜀軍再度喪失大批精銳士兵,蜀國將會失去爭奪天下的資格。因此諸葛亮後期用兵,需要做到步步為營,也是因此他才否定了魏延兵出子午谷的計劃。

其次蜀國和魏國的實力對比,魏國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即使讓魏延兵出子午谷的計劃得逞,蜀軍大勝魏軍也只會是一番慘勝。

隨後擺在諸葛亮面前的就是分兵去佔領,魏國的地盤。一旦魏國聚集有生力量進行反撲。很可能就讓魏國挾大勝餘威直接攻入蜀中之地。

是想為蜀國佔領進攻魏國的橋頭堡。諸葛亮需要收服魏國屬地的民心,只有以戰養戰的策略,才能讓弱小的蜀國去撼動魏國。

除此之外,曹魏名將眾多,這些將領又豈能放任魏延,行斬將奪旗之舉呢?所以說魏延提出的兵出子午谷計劃,是註定要失敗的。

魏延的兵出子午谷計劃,只看到了軍事方面,而諸葛亮看到的卻是大局。即使讓魏延攻佔了長安,那蜀軍後續又將如何做呢?

魏延的計劃其實和韓信暗,渡陳倉的計劃頗為相似。但不同的是,韓信所面對的是,並不統一的中原。而蜀國面對的是長期統治北方的曹魏政權。

即使魏延一時取勝,以曹魏強大的軍事實力,後續的爆發,也必會讓蜀國會吃大虧。

而且曹魏兵馬的數量足以碾壓蜀漢,且就後勤補給方面來說,蜀軍深入魏國境內糧食將很難保證順利供應,如此一來,蜀漢失敗的機率又變大了許多。

不僅如此,擺在蜀漢面前的選擇並不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腹背受敵。其實諸葛亮所主導的多次北伐之戰,編者覺得是一場攻心之戰。在魏國的眼裡,只有司馬懿能夠抵擋住諸葛亮所領導的兵鋒。

只要諸葛亮擒獲了司馬懿,魏國將因懼怕諸葛亮的智謀,而發生各地將領紛紛投降蜀國的一幕。這樣才能讓蜀國借勢,完成統一中原的大業。

作為臣子的諸葛亮,不想再讓蜀軍損失大批精銳,所以只能選擇步步為營。魏延奇襲長安的計劃,可以說是斬首行動。在諸葛亮心裡,斬首心動的目標,卻是魏國君主心裡最後的支撐:司馬懿。

即使諸葛亮做不到擒獲司馬懿,只要諸葛亮能夠做到逐步蠶食中原地區。就能讓蜀國不斷積攢實力,但可惜諸葛亮天不假年。

五丈原諸葛亮的嘆息,正是他在感嘆自己的壽命太短,不能做到逐步去吞併魏國。《三國演義》因魏蜀吳三國間的互相征伐,才顯得魅力非凡。

如果長安被魏延的奇襲計謀攻佔,那麼蜀國必將迎來大批俘虜。這些俘虜就需要諸葛亮分兵進行看管。之前蜀國攻打魏國,都是與東吳聯手。

此次蜀國單獨與魏國作戰,一旦蜀國有了吞併天下的氣勢,東吳必定會從後方襲擊蜀國。

這樣就不是孫劉聯手抗曹,而是孫曹合力抗劉了,隨之蜀國滅亡之日也就指日可待。綜上所述,生性謹慎的諸葛亮才會不同意魏延兵出子午谷的計劃。

佔了了隴右地區,蜀軍才能獲得更大的實際利益。只可惜事與願違,魏延只看到了軍事層面,而沒有看到大局。同時馬謖又將街亭丟失。

因為馬謖的過錯,讓蜀國錯過了大好一次大好機會,所以諸葛亮才會為了平息眾怒,而選擇了斬殺馬謖。街亭就是諸葛亮選中的,攻伐魏國的橋頭堡。

參考資料:《三國志》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除撰稿者:月光下的懷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