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西遊記》:孫悟空成佛以後,他將如意金箍棒交給了誰?

當你的一生被安排、你的人生被定義,

這五百年的山下光陰也只不過是一個騙局、一場遊戲罷了,

既然來自虛無,那你又為什麼而苦,為何而喜呢?

要說《西遊記》中最令人嚮往的一個人物形象必定是鬥天戰地的美猴王、傲然獨世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了。

他生性活潑,又忠誠、嫉惡如仇,在我們眼中,悟空就是機智、勇敢的化身。

孫悟空說是中國神話的超級英雄毫不為過,而隨他緊密相連的除卻齊天大聖、花果山、鬥天戰地這一類我們耳熟能詳的記憶外,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如意金箍棒。

金猴奮起千均棒,王宇澄清萬里埃

。金箍棒是悟空身邊最值得探究的,西遊一路上,他憑此降妖除魔,無往而不利。

在孫悟空成佛以後,他將如意金箍棒交給了誰?金箍棒的去處便成了最受人關注的,是成佛後的煙消雲散,亦或是常伴己身。

如意金箍棒就註定是孫悟空的,

無他,只因天上人間,選擇任何一個方向,一定是都會遊向同一個宿命,千百年來只等候孫悟空將它取走。

“金箍棒的前世今生”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金箍棒又名定海神針,本為一個奇大無比的柱狀物,源自大禹治水。據說因水患所迫,百姓流離失所、叫苦不迭,大禹將這個能變化尺寸的鐵棒拿來測量河床的深度,大禹治理好水患過後,就把這根鐵棒放入東海之中,

以此來保佑一方水土,護佑一方百姓。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學藝歸來,下東海拿到了如意金箍棒,兩兩相望,正如一眼千年,鐵棒在手彷彿如虎添翼。

金箍棒的一個特性我們也都是耳熟能詳

,如意金箍棒作為孫悟空的一件武器可大可小,隨心而變。

在道教中,

如意金箍棒又叫生金棍,

悟空常常把它放入耳朵中,耳朵主水,暗含金生水的五行生剋理念。

按照這樣的理論,如意金箍棒其實就是悟空的本心,心動則棒動,內心欲戰則棒隨心動。也正如此,齊天大聖與生俱來的就配擁有金箍棒,

金箍棒的重量正好是內丹一晝夜的呼吸次數,故講鐵棒是悟空本心的外化。

如意金箍棒若是隨孫悟空的存在而存在,那肯定也隨悟空的滅亡而滅亡,因為心與身是一體的。

悟空西行之路上,借金箍棒磨練己身

,西遊大業已完,金箍棒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悟空既已成佛,存在的就只能是鬥戰勝佛了,鬥戰勝佛與孫悟空肯定不是一體的,神與心合,

神與心不合一,悟空就無法成為鬥戰勝佛,

從這個意義上說,悟空必須放棄如意金箍棒,將它寄身他出。

“金箍棒的存身之處”

如果上天知我心誠,就讓石頭也發芽吧。

千百年間的呼應,終究還是帶來了這個世界。

千年一夢間,重臨仙界,入天天讓路,下海水分邊,眾神諸仙,稱兄道弟,儘可一日遊盡天地間。

在這逍遙的日子裡,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我戰不勝之物。

大聖之名,皆有所聞,

誰有不聽。

鬥戰勝佛昔日一棍喝退十萬天兵,天不敢遮眼,地不敢葬心,何等風采。成佛之後因金箍棒西遊一路上降妖除魔沾染血穢,兇性頗重,不宜常伴身旁,

與佛家不合,故有說法被如來佛收走。

在我們看到的西遊記後傳電視劇中也曾有過此畫面,

佛祖認為,此乃兇器,

悟空既已成佛,需靜下心來,修身養性做一個鬥戰勝佛,那就沒有必要繼續持有金箍棒了。

但日後因悟空對金箍棒多有懷念,

金箍棒也曾伴隨自己走過千山萬水,歷經千難萬險

,於心於情多有不捨,就又獨自把金箍棒從如來佛那裡拿了回來。

還有說法是悟空把金箍棒再次送回東洋大海。後人因為孫悟空西遊結束後,金箍棒也自然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而當初孫悟空取得定海神針作為自己的如意金箍棒也是有因有果,金箍棒因悟空從東海中來,

在他成佛之後,金箍棒自然要回歸東海,

繼續做定海神針鎮壓海運造福百姓。

也有人說悟空把金箍棒放到了花果山,在明朝有一部《後西遊記》的續書中有過記載,

講的是在孫悟空成佛之後,因為他的道場設在靈山,

於是就將如意金箍棒放在了花果山的後山。

把它插入山腰上,也沒有人能夠再次拔得出來,直到後來有一天,

曾經孕育了孫悟空的先天靈石再次孕育出了孫小聖,金箍棒這才又重見天日。

“身心俱佳,行路之難,歸去來兮”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我身即我心,大道如青天,縱使數千萬年,依舊不得出。不同的版本中,金箍棒都無一例外地脫離了孫悟空,但悟空真的喜歡這鬥戰勝佛的枷鎖嗎?所謂的成佛,所謂的靈山真的就是一片祥和嗎?或許西遊一路並不僅僅是所謂的求佛取經,而是一行人在尋找自己的本心呢!

靈山不應該是一片寂靜,就應該是一片普通人生活的區域,在這裡什麼人都有,而這裡最大的不同應該是每個人都能有著清晰的認知,知道自己的需求。所以,

金箍棒不應該脫離孫悟空,所謂的成佛若是以割捨過去以代價,

那它的意義又是什麼?

嚮往自由的齊天大聖內心本質上不應該是排斥成佛,而是應該排斥忘掉過去,

只有清晰的認識到以往的經歷,才能更好地嚮往自由。

儘管他被佛門稱為鬥戰勝佛,我想他內心裡定是不滿足,

也不歡喜的,那他或許不捨得把如意金箍棒放棄,更應該是繼續留在他的身邊。

我想悟空成佛之後丟掉的不應該是金箍棒,金箍棒即是自己,捨棄的不過是那些不成熟的行動罷了,

本心已悟,金箍棒的今生就應該不曾離去。

因為自己西遊一路走來,真正的成佛是在路上,一路上心智的成熟,自己也從未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