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三個產品思維寫作法,助你寫出好文章

編輯導語:對於寫作小白,常常為文筆乾巴巴,肚子沒有貨,腦子裡有一堆好想法,但是拿著筆卻無從下手等問題感到頭疼。如何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優秀的寫作思維必不可少。文章中,作者總結了三個產品思維寫作法,邏輯思維、洞察思維、元認知思維,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我們經常在寫作群裡討論,如何寫作?如何寫好作?剛開始寫作時最擔心的問題是自己寫不好,所以不敢寫。

群裡朋友的一句回答讓我記憶深刻:寫不好還能寫不差嘛,寫就完了!

嗯,我覺得很有道理,但是我還是想把文章寫好。

那如何才能寫好文章?既然都是產品經理,我們就用產品思維來解決問題。我總結了三個產品思維寫作法:

邏輯思維、洞察思維、元認知思維

,與你分享!

一、邏輯思維寫作

作為產品經理,誰還沒個邏輯思維呢。大白話講邏輯思維,凡事列個一、二、三!

邏輯思維寫作步驟:

定主題,列提綱;

確定文章結構,先把知道的,想到的,對應結構中的內容寫一段然後從頭到尾讀一遍再接著寫;

寫完後修改至少3次。寫完之後當時改一遍,過兩天再改一遍,實在改到不想改了,那就歇幾天換個腦子再改。

這個方法可以說是最簡單、易實施的。只要邏輯性不差的朋友,都可以用這個方法寫作。

如果你說,即使作為產品經理,我邏輯思維也不好怎麼辦?那也可以利用以上三步訓練邏輯思維。

例如:開會的時候,講話總是跑題。利用以上方法改進。

講話之前先列好提綱,講三點或兩點,分別是什麼;

確定結構。要講的這幾點是並列的還是遞進的。通俗點說,是不同的點,還是就一點深入講;例如:你要講公司背景和產品規劃,還是就單針對產品規劃講what、why、how三點;

先打個腹稿。多改幾遍,把自己要說的話儘量精簡。

二、洞察思維寫作

如何用洞察思維寫作?

要不就寫how的方法論,要不就寫why的深層本質!

1. 怎麼寫how的方法論?

前幾天看到有人在群裡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發現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電腦登入qq客戶端之後,在瀏覽器開啟qq郵箱、騰訊影片之類的網頁,會自動獲取到已經登入的qq資訊,有大神知道這是啥原理不?

深入研究一下。我們知道在使用瀏覽器上網時,這些快速響應的內容其實是有很多伺服器在支撐,每瀏覽一次,都會向伺服器請求一次,把這個東西讓我看看吧。而我們電腦端的QQ軟體其實有伺服器的功能,網頁端QQ登陸頁面含有JS程式碼,這段程式碼會請求QQ服務,和瀏覽器上網請求伺服器響應一個原理。

實現邏輯是,當在瀏覽器中開啟QQ時,登入頁面中的JS程式碼會去請求訪問電腦中的QQ軟體埠號,每個軟體都會有一個確定的埠號,類似於門牌號。網頁版QQ登入時,會拿著客戶端QQ的門牌號去後臺程序中找一下有沒有這個門(獲取軟體埠號),如果有的話就請求獲取目前在登的QQ號(獲取QQ軟體程序),從而得到QQ號、頭像等資訊。

這樣一篇深入探析how的方法論的文章稍加潤色就寫成了。

2. 怎麼寫why的深層本質?

前幾天讀到一篇大佬的文章,林俊杰花了78萬買了3套房子。我看到題目在想,林俊杰買房子怎麼那麼便宜?是不是買的比較偏?他買了3套房子這件小事有什麼好寫的,值得大佬單獨寫篇文章?

抱著這樣的疑問點開看了看。原來林俊杰買的是虛擬房子,是在一個名叫Decentraland平臺上購買,文中寫了由林俊杰買虛擬房子引發對這款產品的剖析。

這是一款在虛擬世界做建設的產品,使用者可以在這款虛擬產品中買地,建房子,買東西。那花了這麼多錢買一些假東西有什麼作用呢?其實可以類比於真實世界,隨著一個城市的發展,市中心聚集了更多的人和資源,這裡的位置價值也隨之提升了。

現在虛擬世界進入的人還很少,等到擁有了一定的人流量,那麼最先進入的那一批人在虛擬世界裡,就像佔據了一座城市的市中心,可以坐等虛擬物品價值上漲,賺一筆。

這樣一看,林俊杰花錢買的虛擬房子,不是圖好玩,而是一種投資行為。

這就是洞察力(insight)寫作,由一件很小的新聞,寫出了why的深層本質。

三、元認知思維寫作

1. 什麼是元認知思維?

能給讀者帶來價值。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一書中,將知識分為

事實知識

概念知識

程式知識

元認知知識

例如:GDP。

事實知識:

2018年國內GDP增長了8個百分點;

概念知識:

含義是國內生產總值;

程式知識:

計算公式是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元認知知識:

GDP屬於宏觀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GDP是為了更好的衡量、評估、分析一個經濟體的生產力。

2. 為什麼要用元認知思維寫作?

為了寫的更有深度!

如果一篇文章寫的僅僅是事實性、概念性的知識,每個人都可以搜到,但是應用範圍卻很小。

而程式知識和元認知知識對我們以及對讀者來說,價值更大,因為這類知識需要多花功夫去鑽研,而讀者看了我們的文章就可以省去這些鑽研的時間直接獲得知識,我們寫的文章就給讀者帶來了有深度的價值。

3. 如何用元認知思維寫作?

站在知識的源頭!

很多人應該知道“1萬小時定律”,這個概念出自於《異類》,講的是我們只要在專業技能領域不斷反覆練習,練夠那麼多時間肯定會有所收穫。

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這和“刻意練習”講的原理似是而非,但好像又有本質區別。

研究一下《刻意練習》,這本書的作者是安德斯 · 艾利克森。

再往前捯飭,作者做了什麼事。1993年,艾利克森與另外兩位同事克朗培、泰施羅默基於大量的研究,發表了一篇論文《刻意練習在專業獲得中的作用》。而《刻意練習》這本書就來源於此,是艾利克森發現自己的理念被誤解了,出書澄清。

再往前捯飭,艾利克森與其同事發表的這篇論文,也是來源於1973年,諾獎得主赫伯特·西蒙與威廉·蔡斯合作發表了一篇對比國際象棋大師與新手的論文。他們發現,國際象棋大師的長時記憶中有5萬~10萬個棋局組塊,並推測這需要花10年才能獲得。首次提出專業技能習得的“10年定律”。

到此,我們就捯飭出來了這些概念知識的源頭,為什麼是一萬小時定律?為什麼要刻意練習?如果想再深入瞭解這個理論就可以去知識的源頭研究。

4. 如何建立元認知思維?

第一,加強實踐和輸出,試試學完馬上用、馬上教別人。

這就是著名的「費曼學習法」,以教促學。

當你學到一個知識時,最好的吸收這個知識的方法就是教別人,或者試著用自己的話簡化輸出,用通俗大白話說出來。

當然最好的方式是寫出來,寫作倒逼思考。這樣在教別人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學的這個知識點是不是囫圇吞棗,是否真的理解了,直面盲維。

如果突然發現自己的理解似乎邏輯上講不清楚,那麼你會想著“自圓其說”。用知識解釋知識,會更加的融會貫通。

第二,系統的學習。

雖說費曼學習法很有用,但是我們也不能一股腦的什麼都學。尤其學習程式知識,更要聚焦於自己的需要,或真正的興趣,不然真立了flag,也容易沒動力。

這就需要我們要系統的學習。例如:我想做資料產品,可以去看資料產品的書,報名參加課程,學下來發現資料產品大致分為底層、中臺、應用三種類型,那就分別去學習下這幾種型別都需要什麼技能……

我們會發現以上的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時甚至需要用碎片化的時間一點點學習,把解決問題的相關碎片,拼接成更完整的知識。所以,不要再說自己沒時間了,碎片化時間用起來!

第三,站在知識的源頭。

我們常說,每個人的格局不同,其實這說的就是元認知不同。

在瀏覽知識星球時看到這樣一段評價產品經理的話:老實說,沒有產品經理看文獻,也沒有產品經理看歐美管理。我見過2個清華的產品經理,他們還保持著查文獻的良好習慣;他們的思維確實比一般的產品經理要深一些。

很多時候不是學不學的差距,是認知效率的差距。

真正重要的知識是有限的,多掌握一些基礎的“程式知識”和“元認知知識”,學習新知識就越容易,這些多學科的元認知知識經過交叉融合,寫出來的內容也就會更有深度。

四、最後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三個產品思維寫作法:

邏輯思維、洞察思維、元認知思維

,希望能幫助你提高寫作水平。

不論哪一種方法,都需要我們不斷的刻意練習。就像我開頭的故事,寫不好還能寫不差嘛,開幹就完了!

本文由 @金豌豆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