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代才子納蘭容若, 生前好友卻在身後忘恩負義

清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字容若),父親是當時權傾朝野的納蘭明珠,自己又是皇帝身邊的近臣,英俊威武、風流倜儻,因為這樣的特殊身份,他的朋友圈大有“平原君食客三千”之勢,熙來攘往,熱鬧非凡。其中有兩個人物,很值得一提。

顧貞觀,號梁汾,其實他與納蘭性德最初的關係是師生。受人舉薦,顧貞觀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成為納蘭性德的家塾教師。在顧貞觀眼中,學生謙遜有禮,而在納蘭性德眼裡,老師風神俊朗,各自傾慕,兩人一見如故,直接升級為忘年之交。

有一種友誼,如容若與顧貞觀一般純潔深厚。相處不久,他們便驚喜地發現,對於詩詞他們有著同樣狂熱的喜愛與追求。也許在常人看來,詞賦不過是無聊的消遣方式,可他們在一起談論詩詞歌賦,卻心意暢快。據《清稗類鈔》記載,納蘭性德幾日不見顧貞觀便寢食難安,只要顧貞觀一來,納蘭性德便與他攜手上樓,同時命人撤去梯子,倆人必要聊個通宵達旦。

顧貞觀雖才華橫溢,卻時運不濟,常作憤懣之嘆。出身顯赫的容若對好友的處境感同身受,提筆寫下一闕《金縷曲》。詞尾“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裡。然諾重,君須記”,道不盡的情誼款款,讓人為之動容。顧貞觀讀罷,老淚縱橫,再依原韻原調填寫一首《金縷曲》回贈,“但結記,來生休悔”,相約來生再續金蘭之契。兩人的深情,悽婉纏綿,感人至深。納蘭性德與顧貞觀如此的交酬之作不勝列舉,質樸情深的詞句,緩緩訴說著他們的真心情誼。

納蘭性德的另一個朋友名叫徐乾學,最初的身份也是納蘭性德的老師。他頗有才學,康熙九年(1670年)得中進士。只是剛踏入官場,鬱郁不得志,後來當他得知納蘭明珠特別喜愛書畫時,便有意在一次宴會中,嚮明珠進獻了一首當時某著名詩人的詩作,討得了明珠的喜歡。

彼時,納蘭性德正在太學讀書,徐乾學特意將納蘭性德收為門生,講解史書、文學方面的知識。由於徐乾學本身才華橫溢,文學造詣很高,在他的點撥、教導下,納蘭性德發奮努力,進步神速。兩年中,納蘭性德就主持編纂了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作為老師,徐乾學又不遺餘力地幫助學生刊刻此書,他的傾力而為都被明珠看在了眼裡,於是,仕途的平步青雲已然水到渠成。

康熙十五年(1676年),納蘭性德考中進士,也入朝為官,一躍與老師徐乾學成為同事。既有師生之情,又有同僚之義,關係自然更進一層,徐乾學也就成為納蘭性德朋友圈裡的常客。

然而年僅30歲的納蘭性德英年早逝,他的朋友圈轟然作鳥獸散。徐乾學、顧貞觀,這兩個好友卻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

顧貞觀失去了知己,悲痛欲絕,在納蘭性德去世的次年,便告老還鄉,隱逸在家鄉的惠山腳下,守著孤獨與寂寞,將納蘭性德與自己的詞合結成《彈指詞側帽詞》。那一抹憂傷,深深地刻在顧貞觀的眉間心上。而徐乾學經納蘭明珠的提拔,官運亨通。只是當自己羽翼豐滿時,他卻轉而勾結他人,失卻底線地反擊、彈劾明珠。最終明珠被黯然罷相,徐乾學可謂“功不可沒”,他自己則順利升遷左都御使。

曾經的師長、朋友,卻出人意料地做出這等忘恩負義之事;而真正的朋友,總會在僻靜的角落默默地為你獻上那份最美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