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昔日農村"8大匠人"搶著幹,你見過哪幾個?還有哪些沒說到?

據老人講,在早些年間,農村中有這麼幾種手藝人,也就是所說的“匠人”,那在農村中,那是很有一定地位的,如果誰家請來一個手藝人,這麼跟你說吧,肯定會把家裡好吃好喝的全都奉上,小燒酒熱好,幹完活不但要給工錢,還得喝兩盅,所以作為匠人的家庭一般來講雖然不會大富大貴,但也是衣食無憂,按現在的話說至少應是一個小康水平。

由於農村的手藝人這麼吃香,就有很多人會讓家裡的孩子學一門手藝,當個匠人,其實在1980年生產隊分產到戶之前,農村中還一些所說的“匠人”活躍在鄉村當中。根據本族老人講述,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農村的“8大匠人”,即金、銀、銅、鐵、木、瓦、錫、皮:

一、金匠。這個大家一看就明白,就是加工黃金的手藝人,一般在村屯裡沒有,多在一些人口較多的鎮子、或縣城裡,誰家的金首飾什麼的,如果壞掉了,修復一下,或者想把金耳環變成金戒指,打造金質物品都得找金匠來幫忙。

二、銀匠。銀匠和金匠差不多,很多時候是一個人即是金匠,也是銀匠,金銀質地的物品都可以修復,或者重新打造新的物件。

三、銅匠。說到銅匠,可能很多人感覺到陌生,其實在民國時期以前,銅製品在社會上被廣泛應用,銅盆、銅鏡、銅壺等各種日常用品,都需要有這種製造、修復銅器的人,這就是所說的銅匠。現在的銅匠,則是輪船上的一個職位,主要負責船上的電氣焊接工作。

四、鐵匠。說起鐵匠,目前在一些鄉村雖然不多,但是還能看到,在80年代以前,農村鐵匠主要負責製作一些用鐵皮製作的如鐵盆、水桶等鐵製品,給牛馬驢騾等釘掌釘,以及維修一些鐵製品等。現在多是製做一些鐵藝活兒,比如做個鐵大門、焊個鐵柵欄,給房子做個鐵皮蓋等,仍然有一些用武之地。

五、木匠。以前的木匠可是不得了,應該是最火的匠人之一了,基本上家家都得用,蓋房子砍房架,打個飯桌子,做個板凳,打點傢俱,那是“人見人愛”的主兒。現在由於產業升級,這些東西都已被規模化生產所替代,所以在農村木匠這個行當基本消失。不過據瞭解,一些70、80年代的木匠已經轉行幹起裝潢來了,到城裡的一些裝潢公司幹活,收入也是很高的,一天賺個400、500元也正常,還屬於技術工種。

六、瓦匠。瓦匠與木匠有一定相似之處,但是業務範圍要比木匠小很多,泥瓦匠主要就是蓋房子時,砌磚鋪瓦,現在農村中還有一些泥瓦匠,由於農村的蓋房子的不多,多數處於半匠半農狀態,有活就乾點,沒活就種地。當然,還有一些年輕的瓦匠來到城市,在建設城市上一顯身手,當然在工地上賺的也是比較多的,工錢和木工差不多,一天也能賺個400-500塊。

七、錫匠。至於錫匠,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因為消失的年代太久遠了,在早些年主要要製作錫器為主,同時與可以錫來焊接一些金屬製品,隨著鋁製品、塑膠製品的廣泛應用,錫匠這個行當也就早早的消失了。

八、皮匠。在60、70年代以前,皮匠還是一個很吃香的手藝人。大家知道,在那個年代,物質不豐富,再加上北方天氣寒冷,人們冬天外出都要戴上用動物皮做的帽子,用來保暖,有錢人戴貂皮帽子,沒錢人只能戴狗皮帽子,這就出現一個問題,不管啥皮,都得透過皮匠來把動物皮子弄軟乎一些,再去掉腥味,這樣就得找皮匠來“熟皮子”,經過皮匠用浸硝、脫脂等一些複雜工序,製做成柔軟少味的皮子,這樣就可做皮帽、皮袍、皮鞋等皮製品了。

可以說現在這8大匠人中,有的已經完全消失,有的已經轉移到一些新興行業,但除此之外,農村中還有一些匠人,比如說石匠、粉匠、剔頭匠等。

最後重點說說石匠吧,據家裡老人講,我爺爺那輩上有個同輩份的老人,算起來我該叫“三爺”,當年是個石匠,給一些地主、富人家、大戶人家欪磨,就是用很硬的金屬鑿子,把石磨上的凹槽變得尖銳一些,以便糧食容易破碎。據說當年,老家住在奉天附近,曾經給東北王家欪過磨,每次去的時候都有小驢車去接,欪完磨之後,還要供上一頓飯,走的時候給帶一壺燒酒,給送回去。如果真是這樣,說明當時作為匠人的人,還是受到一定尊重的。

說了這麼多,想和大家說的是,在早些年的這些匠人們,傳承了我們先人們的聰明才智,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都淹沒在歷史的煙塵當中,不知道還有哪些農村匠人沒有說到?希望大家補充一下,讓更多的人瞭解我們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