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健康小站節氣話養生 驚蟄始,萬物蘇,做好這些事,健康一整年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何潔晨 趙斌 記者 劉千

今天3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它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漸有春雷,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從“驚蟄”之日起,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時至驚蟄,人體陽氣上升,錢報小時健康小站、杭州拱墅區拱宸橋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主管中藥師趙斌認為,此時養生應順應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根據自然物候現象進行起居、飲食等方面的調養。

1、春捂秋凍,防倒春寒

驚蟄前後,冷暖空氣交替頻繁,晝夜溫差比較大,冷不防來個“倒春寒”,讓人措手不及。

中醫提倡“春捂秋凍”,講的就是春天不要因為溫度上升了,就馬上把冬衣都脫掉了,這樣容易引發疾病。老年人會引發血壓波動,誘發冠心病與腦中風。小孩則是誘發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如流感和發熱。年輕人如果換上了輕薄的裙子,很容易讓膝蓋著涼,而患上風溼性關節炎。

2、早睡早起,增強免疫

春季白晝的時間延長,氣溫在短時間內的變化,有利於病菌和細菌的滋生,因此春季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質量高則人體的免疫力好。中醫認為春季也是人體內生髮陽氣的季節,應該在晚上十一點前入睡,早上六點左右起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身體健康。

3、增加活動,有益健康

春天景色宜人,桃紅柳綠,正是外出遊玩的大好時節。登高爬山、踏青郊遊都是非常合適的戶外活動。即使人在室內,也要勤開窗,增加空氣流通。中醫認為“春養肝”,肝的生理特徵為“喜調達而惡抑鬱”,喜歡情志的舒展、條暢,只有多戶外活動,心情保持舒暢,才能較好避免肝氣鬱結的情況。

4、健康飲食,穴位調理

春天進補以清補為主,春天肝火容易當季的野菜也是不錯的選擇,野菜中富含維生素C及解毒消炎成分,能增強免疫力,抵禦細菌病毒的危害如水芹菜、蕨菜、薺菜等。酸味入肝臟影響肝氣疏瀉,適當吃些甜味的食物能補益脾氣。偏旺,陰血相對不足,所以滋補需要選一些滋陰潛陽的食物,比如甲魚、藕、木耳等。

食療推薦——

1、獨梅湯

做法:烏梅15克煎湯,白糖沖服。每日1劑,連續7日。

功效:凡肝血不足,肝氣妄動,克脾、擾胃等所致的洩瀉、吐血、咳嗽、發熱、口乾舌燥、失眠、皮疹、鼻炎等均可服用。

注意:有實邪者忌服。

2、冰糖燉雪梨

做法:雪梨洗淨去核帶皮切小塊,鍋中加水放冰糖煮化後放入雪梨塊,大火燉煮15分鐘左右。

功效:清心潤肺,利便,止咳潤燥,醒酒解毒等功效。

此外,許多人在春天容易脾氣暴躁、口苦、胃口差、消化不良,這些都是肝氣旺盛,木盛克土,影響脾胃消化功能的表現,日常可以按摩這兩個穴位,健脾胃,疏肝氣。

1、太沖穴

又被人們稱為“消氣穴”,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揉按這個穴位可以平肝息風,清熱利溼撫平壞情緒。

2、足三里

犢鼻下三寸,距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中指),按摩這個穴位可以健脾和胃,很好地調節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