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打坐:究竟什麼是"心",如何讓心清靜下來?

打坐的人想要提高,就要讓心清靜。心不清靜,打坐的時間再長,也屬於“枯坐”,得不到一點利益。有人說,修行不修心,恰如求兔角。兔沒有角,人卻有心,不想辦法去掉這些心,修行就會空勞一場。

那麼,什麼是“心”?通俗點說,就是自己平時的各種想法。想法越多,心中越雜亂。想法越少,心中就越清靜。《道德經》中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如果一個人能做到像嬰兒那般少的想法,打坐就很容易清靜下來。

套用人們在困難面前常用的一句話:

的確,我們習慣了在學習時思考問題,在工作時思考問題,時時處處,這個心很少做到寧靜、清閒的時刻。

有人說,要想真正讓心清靜下來,就要遠離紅塵,去深山中修。在很多年以前,終南山來了大量的“修行者”,他們各自尋覓山頭,找自己認為清幽的地方,進行修行。最後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絕大多數的人,沒有堅持太久,就因為守不住那份寂寞,進山之後很快就返回自己來的地方。

因為他們沒有真正懂得,什麼是心,要如何去修自己的心。

究竟什麼是“心”?一個人真正的思想、性格,都在心的範疇之類。之所以稱之為修心,就是要把不正確的思想、性格都改過來。

比如我們在生活中,平時吃肉,修行之後,發覺自己餐餐吃飯都要有肉,不然就覺得缺少點什麼,甚至吃不下飯。

在修行中看來,這就是一種欲。中國人講七情六慾,泛指人的一切喜好與情感。一個人太過喜歡吃肉,思想中就會時時記掛它。吃飯的時候條件反射般地會惦記它,打坐中就會想它。對於修行的人看來,所有的這些想法,都屬於雜念,也叫執念。

也許有人說,這顆心很容易控制呀。腿一盤,眼睛一閉,心中告訴自己“不要動念”。在那一剎那間,天地頓時一片清靜。

你不要以為這就做到清靜了。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心念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這種控制能力,隨著平時對自己剋制的多少,你會清靜多久。隨著剋制的力量減弱,那些雜念又會自動冒出來。

所以才說打坐入靜之事並不容易。

《清靜經》雲:“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你的慾望滅掉了多少,你就能清靜多少。吃肉的想法,就是一種“心”。當你對吃肉之事不再執著,你打坐中就不會再翻騰吃肉之事。

吃肉僅僅只是一種心,一個人的各種喜好,看到美麗的女子,免不了多看兩眼;看見美麗的花朵,心生喜愛;看到唾手可得的利益,難免想要得到……每一個念頭,都是一顆顆的心。都需要自己在漫長的修行途中,逐漸看淡,再看淡。

對外界的事物都看淡了,打坐時想要清靜,就很容易清靜下來。在這個時候,頭腦中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執著的。然後你就會發現《道德經》中所講的“致虛極,守靜篤”其實是自然而然達到的一種狀態。

一個人看淡所有的心,與平時的生活並沒有衝突。許多的事情,照樣去做。因為每一顆心,都是慢慢修的。打坐中的清靜,也是一種水到渠成的事情。

比如你非常愛吃肉,一下子強行的不吃肉,這顆心更難以清靜。腦海中翻騰個不停,心心念念都是那些事,隨著慢慢地看淡,慢慢地修行,你會發現,吃肉並非關鍵,而在其中起作用的,是對吃肉的那些想法以及慾望。沒有這些想法、慾望,吃不吃肉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為它對於自己的心,起不到任何波動因素了。

人們常說“順其自然”,打坐修行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