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教學育人——殷因於夏禮

孔子從來主張向古人學習,學習古代留傳下來的文化。在《論語·為政》中孔子回答子張的問題時,說過:“殷因於夏禮,其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其損益可知也。”即後代應向前代學習。《大戴禮記》、《孔子家語》等書中記著這樣一個故事。

軒轅黃帝自古以來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因為是遠古的人物,有許多傳聞,孔子的弟子們弄不清,經常提出一些問題,而孔子卻給予巧妙地回答。

有一次,弟子子貢問孔子:“人家說黃帝長著四個面孔,有這麼回事嗎?”

沒想到孔子卻回答“有。”大家感到很奇怪,靜下心來聽孔子仔細講。孔子接著解釋道:“黃帝能以選拔四個合乎自己心意的人(即四嶽),來幫助他治理四方。做許多事不用多商議。不用黃帝多籌劃,他們都配合的很好。不用相約,更不用黃帝動手,他們能共同辦大事。於是取得輝煌的成績,這就是所謂‘黃帝四個面孔’。”

又有一次,弟子宰予問孔子:“我聽榮伊說過:黃帝活了三百年。黃帝是個人呢?還是神呢?他怎樣能活了三百年?”

弟子們想,老師從來不語怪力亂神,黃帝活了三百年的話,顯然荒誕無稽,不知老師如何自圓其說。孔子卻不急不忙地對他們說:“這話要看怎樣解釋:黃帝在世時,百姓得到他的好處有一百年;他死了以後,百姓崇信他的威靈,又有一百年;雖然他久離人世,但百姓遵奉他的教化,又有一百年。加起來,不是三百年嗎?”

孔子這段話,是說一個人如果幹了好事,廣大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同時也說明後人繼承前人的思想和文化,社會才能不斷前進。這正是一種發展的觀點。

歷史在前進,事物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中國古代叫“薪傳不息”,世界奧運會叫“聖火傳遞”。一切事情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有一定的繼承性。誰要割斷歷史,不尊重前人的勞動成果,誰就一事無成,或受到歷史的懲罰。真正做出成績的人,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成為更高的人。一個人如果在多年來積累起來的文化殿堂上,再添一塊磚瓦,就是對歷史、對文化做出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