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唐朝有多強大,唐朝詩人是如何表達唐朝強大的!

說起唐朝的強大,有的人想起唐軍的厲害,有的人想起戰神李靖,還有的人想起唐太宗李世民的豐功偉業。的確,在這些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們一生的輝煌,有眾多名將的唐朝,打敗了無數敵人,敵人一個一個的倒下,唐朝踩著他們的屍體而上,達到了世界的巔峰。

這麼說吧,唐朝時期,周邊國家都相繼建立強大的政權,可惜的是,唐朝以更強大的姿態崛起於中原。統一天下後唐朝,開始四面擴張,戰爭不斷,但依舊沒有拖垮唐朝,還出現了盛世的局面。而唐朝的強大,最直接的是打敗過敵人的數量,先後有東突厥、西突厥、後突厥、薛延陀、百濟、高句麗、吐谷渾、吐蕃、日本、大勃律國、小勃律國、高昌國等等。

這些國家都是在唐朝手中敗過的,有的甚至被消滅掉,你能說這不是唐朝強大的體現嗎?對手又不是一個個都是弱雞,等著你去宰殺。像唐滅高句麗,就打得相當辛苦,消耗唐朝不少的時間,而唐朝和吐蕃,戰爭的對抗從沒有停止過,戰爭還是以唐朝勝利的多,最終吐蕃被耗到滅亡,也沒有達到消滅唐朝的目的。

歷史上也有不少的唐朝人物,創造了奇蹟,如:唐太宗時期的使臣王玄策,憑著借來的一萬兵力,硬是滅掉古印度的一個國家,創造了一人滅一國的故事,可見唐朝的強大,這還是一個文官,要是來個武將,給他幾萬兵力,估計能統一整個南亞次大陸。由於一個使臣就滅了一個國家,給唐朝帶來的影響很大,別的國家也怕,哪天唐朝派個使臣過來,一言不合,這位使臣是不是也要滅掉本國?因此,唐朝並沒有鼓勵這種行為,所以王玄策事件並沒有得到大肆宣揚,甚至刻意壓下來。

唐朝強大的事蹟還有很多,有的是武將出身,有的是文武兼備,他們一直征戰沙場。而唐朝的詩人呢?他們是如何表達唐朝強大的?這就得看唐朝詩人寫下的詩,許多唐詩都有徵戰沙場的名句。其中在唐朝首都長安城的開遠門中,這裡立有一塊碑,碑文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寫的一句話:“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也就是說,從大唐首都長安城出發,達到安西都護府最西端有九千九百里,沒有超過一萬里,畢竟:萬里長征人未還。這表示還是有去有回的,將士們不用擔心。

如唐朝詩人楊烔寫的《從軍行》,表達了願為唐朝征戰沙場的豪情壯志,詩中有兩句是這麼寫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翻譯過來就是:我願意作一個低階的軍官,為祖國衝鋒陷陣,好過當一個白面書生。可見,這些詩人同樣對國家的強大,深感體會,甚至願意為國家貢獻自己的能力。

還有詩人王翰的《涼州詞》,詩中最經典的兩句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也是體現戰爭的殘酷,這種血灑沙場的悲情,更是一種熱血,一種為國征戰四方英雄氣概。

更有王昌齡的《出塞》,詩中寫到:“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一首最能體現保家衛國的邊塞詩,詩中也體現了遠征的艱苦,更是對戰爭的勝利渴望,也是對唐軍將士的信心,只有他們在,定不讓胡人的戰馬踏過陰山。

從這些詩中來看,不管是熱血的,還是欲要征戰沙場的,又或者是抒發愛國情懷的,無一不是體現唐朝的戰事讓他們心懷掛念的。而且在唐朝,詩人沒有幾首霸氣的詩,都不好意思出來混,特別是抒發國家情懷的。在名將的帶領下,唐朝威震四方,領土不斷的擴大,唐朝許多人願意參軍,為唐朝建功立業。

在唐朝時期,由於許多臣服後的政權,不同的天子時期,又想著反叛,最終又被鎮壓,這就是唐朝經常有戰爭出現的原因之一。這也側面反映出唐朝的強大,如果唐朝因一次戰爭失敗後,一蹶不振,那就沒有唐朝強大的國力和輝煌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