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跟著丁磊報志願選專業,靠譜嗎?

圖源:圖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燃(ID: shenrancaijing),作者唐亞華 編輯黎明,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高考落下帷幕,又是一年出分時,填志願、選專業成為學子們的頭等大事。

前途攸關,很多網際網路大佬曾在選專業這件事上支過招。俞敏洪和劉強東都推薦選擇大城市,馬雲認為選專業比選學校重要,任正非認為大資料時代統計學是剛需,丁磊在近日的直播中直言看好生物醫學、材料科學,他認為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會計、金融專業可能會沒落。

細究這些專業,生物醫學、材料科學是公認的朝陽行業,有巨大發展空間和社會價值,投身於此大有可為。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生物醫學從業門檻已經提高到了碩博及以上學歷,學子們要有“坐得住”的科研素質。

而普通的會計、金融崗位確實存在門檻較低、需求收縮、可替代性強等缺點,但是,被淘汰的只是一些低端重複性工作,有資質的會計師和高階金融從業者仍然是金字塔尖的人才。

除此之外,數學、物理、化學、社會學等基礎學科,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新專業,以及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心理學專業,擁有“強基計劃”等政策紅利的專業,都是教育從業者推薦的方向。至於選擇專業的方法,興趣導向、新經濟發展導向、父母指導都是有效的途徑。

學子們十年學海磨一劍,填報志願可能會決定自己的人生走向。經此轉折,有人也許會找到心靈的歸宿,堅定地奔赴熱愛的領域,也有人無奈與現實妥協。但我們只要堅信,保持獨立思考、堅定熱愛,無論選擇哪個專業,都能有立於天地之間的根本。

大佬看好的專業有多強?

高考結束後,有道精品課在調研中發現,學生們最大的困惑是怎麼選專業。事實上,這也是廣大考生最糾結的事。為此,網易CEO丁磊專門開了直播,向學子們分享如何填志願選專業。

丁磊提到,選專業的時候,要看這個專業未來十年、二十年對社會的價值。當被問及“未來十年中,哪些專業是對社會有價值的、對個人來說有前途的”,丁磊回答稱最看好的專業是生物醫學、材料科學。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看似生僻的專業有什麼神秘之處。

國際教育顧問、知名自媒體人“半根筷子”對深燃分析,生物醫學產業在美國很多州的GDP佔比將近1/4,在國內,生物醫學在股票、產業熱度、吸引資本等方面的表現也越來越突出。

“生物醫學屬於醫學院的基礎學科,如果它發展的好,對於國家、老百姓的價值是很大的,對比國外,中國在門診部分做得很好,而基礎病理科相對薄弱,生物醫學的發展直接關聯我們的醫療治療水平,亟待更大的突破。所以生物醫學無論是產業自身發展,還是對國家和普通大眾,它的大幅進步,價值都非常大。”“半根筷子”提到。

但需要學生們注意的是,生物醫學專業是基礎學科,偏理論,培養時間比較長,大多數從業者要讀到碩士甚至博士及以上,“需要學生‘坐得住’,具備一定的科研素質。”“半根筷子”說。

再來看材料科學。業內人士指出,這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專業,它既包含傳統的陶瓷、玻璃、無機非金屬這樣的材料,也有新興的比如奈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屬於應用學科,大部分學校把它歸在工程類學科裡。

“國內大部分材料專業的發展已經處在國際先進水平了,但還有少數高精尖的材料,比如航空材料、晶片、高分子材料等目前亟待突破,國家在政策和資金上都大力投入來促進相關行業發展,這必定會產生人才虹吸效應,報考這樣的朝陽專業前景自然是明朗的。”“半根筷子”對深燃說。

教育諮詢機構雲創互動CEO王光美認為,生物醫學和材料科學都屬於在當前階段比較超前的專業,如果報考,建議以後走科研路線。

事實上,很多網際網路大佬都很看好這兩個專業方向。除了丁磊,此前黃崢和張一鳴相繼卸任CEO,投身科研。2021年初,黃崢宣佈辭任拼多多董事長並表示將致力於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2021年5月,張一鳴宣佈卸任CEO,將更多參與到“腦疾病”等專案的探索中。一度有說法稱,生命科學才是網際網路大佬的歸宿。

從近年來大學生選擇專業的傾向來看,如今的社會思潮正在發生轉變。

以前有大量的學生選擇金融、會計、商學專業,如今更傾向於理工科。“半根筷子”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以往基礎學科、實業還沒有發展到較高程度的時候,大眾出現了追求資本化的現象,如今,很多人的觀念開始迴歸。

丁磊的說法,實際是我們最早年所說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現代版本,如今,社會迴歸到一個共識,就是一個人有一技之長才能立足,這也是選擇專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會計、金融專業,真的會被AI淘汰嗎?

選擇專業需要參考行業未來十年的潛力和走向,丁磊預判,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會計、金融專業可能會沒落,“以後再學金融就是華爾街的農民工”。

“半根筷子”解釋:“一般公司需要的會計,除了財務總監,基本上不需要太高學歷,專科學歷也是符合要求的。高學歷的會計專業人才大部分是做審計,對註冊會計師資質的要求遠遠大於對學校和專業的要求。但行業需要的人不會很多,很難消化太多畢業生。”

另外他提到,會計專業裡有一個偏資訊系統的分支,主要做一些機械性的統計工作,門檻不高,容易被AI替代。

王光美也指出:“會計專業是一個未來可能面臨淘汰的專業,因為學的知識相對較淺,畢業後從事的大多是為企業做賬報稅等基礎性工作,可替代性太強,再者,由於會計工作的門檻比較低,市面上還有大量的會計培訓班,導致從業人員參差不齊。”

所以,會計行業的“敲門磚”是有含金量的資格證,而非基本的學歷。

不過,“半根筷子”也注意到,在國外有單獨的會計給個人或企業提供報稅服務,未來國內這種服務可能會漸漸熱門起來,帶動一定的就業。

而且,會計專業裡有特定資格證的人才仍然槍手,比如,美股上市公司CFO除了需要有國內的註冊會計師資格證,還需要美國的註冊管理會計師證,有些港股上市公司還需要有ACCA證書。所以對會計專業來說,擁有對應的特定資格證的人才,就業壓力並不大。

金融專業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精英、海歸聚集地,也是無數人嚮往的領域。

王光美認為,投行招聘非常看重名校背景、學歷高低,好不容易進去了還非常依賴人脈資源,在行業紮根難度大。

“半根筷子”強調,大眾對金融有個誤區,就是認為金融專業畢業的人大部分是去投行賺大錢,但實際上金融的方向有很多,風控、企業金融、企業現金流管理等等,而金融專業大部分畢業生被各種商業銀行給消化掉了。

過去這些年,國內銀行業發展迅速,行業整體收入良好,吸引了很多人才湧入。但近年來,商業銀行在收入等各方面都受到了限制,而且隨著數字化、網際網路化的發展,銀行對人力的需求在大大減小。

“半根筷子”建議,家庭有金融相關資源積累的學生報考這樣的專業會更適合,另外,把金融作為輔修的第二專業,有一定積累之後再透過考研、留學等解決專業背景問題也是一種選擇。

其實,有人不建議報考會計、金融專業,反映的是這兩個專業目前存在的一些難題,比如會計專業入門容易,成為高階人才難,再比如金融大資料可以透過AI處理很多繁雜、低端的工作,人的作用大大被削弱。

但廣大家長和考生應該認識到,萬事無絕對,真正優秀的人才在任何領域都有用武之地。

大學專業怎麼選?

綜上,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規律,被普遍看好的專業,往小了說,能讓普通人擁有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往大了說,這些行業對國家、對民眾有普遍社會價值。

那麼在選專業上有什麼具體的方法呢?大佬和專業人士也給出了建議。

丁磊結合自身的經歷,給出了學子們填報志願選擇專業的一些方法論,如興趣第一、家長引導。

具體來看,他認為,對學生來說,“要先弄清自己內心的興趣,再尋找與興趣相關的專業有幾種可能,然後把這些專業未來十到二十年發展的路徑和可能性看透。而對家長來說,“要扮演好引導的角色。一流的家長做榜樣,二流的家長做陪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許多孩子現在無法判斷專業未來十年二十年的路徑,父母要去引導孩子。”

對於培養興趣,網易有道CEO周楓補充道: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儘可能多的接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只有多接觸才不會誤解自己的興趣,早點知道自己將來想要做什麼其實是最幸福的。

丁磊以自己舉例,他說在自己小時候,父親透過看無線電雜誌的電視機電路圖,在業餘時間自己購買零件做出了一臺電視機,家裡擁有了整個縣城除工廠外的第二臺電視機。這件事讓他印象深刻,也感受到了家庭中家長作為榜樣的力量。

他喜歡電腦,在1989年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聽父母的建議填報了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電機工程專業,“我很幸運選擇了這個專業,過去移動通訊、電腦、手機、半導體,都是這個領域的。”

不過,“半根筷子”也提醒,學生們需要辨別自己對興趣的理解有沒有誤區,比如喜歡打遊戲和喜歡計算機專業就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做選擇時要至少保證對這個專業的具體內容不反感。

中華教育改進社副理事長蔣永紅看好數學、應用數學、社會學、心理學、計算機等專業。他認為,未來社會對數學的需求非常大,即便是精算、材料學專業,沒有數學依然玩不轉;社會學的遷移能力很強,可以做媒體,考公務員,加入社會公益組織,或做市場調研;此外,現代人普遍壓力大,容易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對這方面的從業者需求也很大。

蔣永紅不推薦過於細分、專業性強的專業,他認為未來的世界變數太大,人不一定終身從事一個職業,他更看好遷移性比較強的學科,因為這樣的專業能鍛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我建議學生選擇專業時參考新經濟領域的熱門發展方向,理科可以選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近兩年新開的專業,文科可以選擇互動設計、新媒體等專業,對於走科研的同學來說,物理、數學、化學等基礎學科前景也不錯,尤其是如果報了高校的強基計劃,算是踩中了國家的政策紅利。”王光美補充。

方法論再多,終究是局外人紙上談兵,對於每個學子而言,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之前選擇的合集。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事後的榮譽或財富,而是過程中的歷練和成長,教育到最後剩下的可能不僅僅是專業技能,更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是無數教育從業者以具體而生動的方式去影響受教育的每一個個人的過程。

現實是不斷變幻的大舞臺,需要我們扮演的角色也一直在變,走好當下的每一步,至於結果,就交給時間。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