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三伏天 溼氣重 調理脾胃正當時

本文轉自:光明網

本報訊(記者狄慧)昨日入伏。進入伏天后,天氣悶熱潮溼,不少人喜歡喝冷飲、吃冷食,結果胃腸黏膜受到刺激,出現脾胃不適症狀。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脾胃科主任提示,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了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正是預防調理脾胃病的大好時機,不可貪吃涼食。

脾胃居於中焦,是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飲食入胃所化生的營養物質由脾胃運轉到人體的四肢百骸。脾胃與其他臟腑在生理上和病理上相互聯絡,相互影響。所以說調脾胃,能治百病。

人們常說養生保健,健康長壽。養生包括生活要有情志,心情愉悅,作息要有規律,飲食營養均衡,順應自然,我們的生命需要養才能長久。就像花朵離不開水,養分一樣。儘量三餐按時按點,正餐前有飢餓感時,宜儘快就餐;三餐間隔時間不吃或少吃零食;細嚼慢嚥,充分咀嚼;注意力集中在吃飯上,不看手機等;進食種類豐富;吃飯時不宜飲用冷飲或過多飲料、湯水;晚餐宜早用、少用,減輕腸胃負擔。

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脾胃氣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慾不振、肢倦乏力,時有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苔白膩等症狀。這類人群需要適當吃點茯苓餅、芡實、山藥、扁豆、粳米等健脾和胃的食物。胃陰不足者可以吃百合、枸杞、荸薺、銀耳等,脾胃虛寒者可以吃大棗、生薑等溫中散寒的食物。可以將上述食物熬煮成粥食用,更利於胃腸的吸收,和胃、補脾、潤燥的效果更佳。

胃火旺盛者經常會出現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舌苔黃膩等現象,主要是由於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物,日久便積熱於腸胃,引起胃火熾盛。這類人群進補前需要先適度多吃些苦瓜、黃瓜、冬瓜、綠茶等清淡之品,嚴重者可服用清胃瀉火的藥物,將胃火清洩體外,不要貿然進補。

老人與兒童的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經常出現食慾不振或食後腹脹現象。因此,在進補前應先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陳皮,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尤其是兒童,屬“純陽之體”,不適合服用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