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鮮活的氣象現代的形制--著名畫家趙先聞畫菊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上官爵文

金秋時節,菊花綻放,惹人喜愛。菊花不像牡丹那樣富麗,也不如蘭花名貴,但具有不屈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一,在詩詞繪畫藝術中佔有重要位置。當代著名畫家趙先聞先生酷愛畫菊,仰慕菊之品格,在長期的筆墨生涯中菊花成為他愛之彌深、常畫常新的一類重要題材,被他以傳承出新的技法表現得傳神多姿,別有一種審美韻致和風骨、情態,被打上了自我鮮明的審美印記,為世人所熟知和讚賞。

作為當今畫界全面修養型的一位傑出老畫家,趙先聞先生每畫一類題材,都極盡其藝術能事,集結、呼叫的是他多年的審美積澱和深厚學養,尤其力行“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精神,以當下學術思維,觀照創作物件,畫出時代氣息,從而洋溢位一種時代新型的意象美感和審美風度。他畫菊花,就具有代表性地印證了這一事實。對於菊花的表現,趙先聞先生是從形而下和形而上兩個審美層面來進行的,其厚積薄髮式的寫意創作體現了器與道的辯證關係,觀菊花之形貌,並探究隱藏於形貌之後的審美屬性與內在本質。他是以其一貫倡導現代原創美術理念貫徹到菊花的傳神寫照中,採用自己的現代性彩墨技法體系,表現和傳達菊之神、韻、氣、骨,從而實現從菊花的自然屬性到其衍生的人文精神的自然過渡和提升,並以此擁有其獨特的符號傳播效應而為世人矚目,廣受稱譽。

賞析其菊花寫意文字,線上性聚叢、意象構成、色調點染、輔助烘托、佈局立意等方面傾心而為,見出創意,有力實現對傳統的突破和圖式生新。對於菊花的相貌、情態,趙先聞先生透過深入生活多番體察,早已爛熟於心,從而下筆時,對組成花朵的花瓣兒,以隨意寫就的不規則的幾何圖形來畫,或矩形,或三角,或橢圓,或梯形,由中心向外圍層層擴充套件,達到適意時即成一個點、線、面、體具足而交織的花團、花簇,看似瑣碎,實則不亂,乃是以書法式的骨法用筆一一來寫的,見出筆道,如音符之帶節奏,具韻律,可謂線性聚叢,亂而有序,紛披爛漫。尤其富有創意的是,趙先聞先生畫菊,以水墨為骨架,以色彩為統領,調和色調,強化色感,啟用色氣,因其涉獵和轉益於多個畫種而將傳統文人畫的隨類賦彩、拓彩畫的隨機偶發以及水彩畫的通透流洇這三者完美結合,藉助其精到的流利清爽的書法用線,送達菊之花朵意象的表現之中,顯出暈彰的效果,塑造之活氣,由此體現出他作為“色界達人”的學術前衛性和創作優勢。

為了更好地凸顯菊花傲雪凌霜的堅貞品格,趙先聞先生畫菊還依憑他對畫面主次、輕重關係的理解,注重藉助風、石塊、圓月、籬笆、竹子、芭蕉、山果、飛鳥、金魚等意象來進行擬人性的烘托、比襯,有時以其跨界思維在山水畫和花鳥畫之間實現打通的意義上將菊花意象置入整個山水環境之清泠闊大、空明淨靜的氛圍之中,不僅增強了整個圖式的意象層次,更拓寬了寫意氣局,也提升了其審美格調。如此以來,畫家以自家筆墨“含英咀華”,營造出一個個詠物如詩、活色生香、明快爽颯的生動意境,引人觀賞。

秋菊獨有傲霜骨,敢將黃花迎風開。遠在西周時代,《禮記》中記載“季秋之月,菊有黃華”。詩人屈原的《離騷》中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歌頌菊秉性高潔。此後,歷代均不斷湧現出讚美菊花的詩詞文賦歌曲而傳誦至今,逐漸形成了我國悠久的“菊文化”。由此聯絡到趙先聞先生畫菊,可知他是在菊文化的背景下進行的,熟知菊文化的豐富和深厚,而進一步以其文化感會寫菊花的品格之美和文化況味,由此為其藝術文字注入許多人文內涵。

針對傳統技法因襲、圖式重複雷同的寫意弊端,趙先聞先生頗不以為然,並銳意創新,獨創出自己的菊花寫意風格圖式。他練達,淡定,從容,明曉生活與藝術真諦的辯證互為關係,更在傳統功力和現代精神的有機結合點上,他力行其彩墨在宣紙上的漫遊,力行其詩意的浪漫謳歌,力行他對生命的點化,力行他對品格的禮讚。趙先聞先生以傳統水墨對接現代圖式,以創新性思維實現當下表達,其筆下的菊花,是新鮮的花朵,活靈的韻趣,現代的形制,我們堅信並期待他今後給我們這個時代創作出更多的花鳥佳作!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