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洞庭風:人生如棋

關於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際遇和體驗;同一個人,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心襟與領悟。於是,便有了人生如歌、人生如戲、人生如夢、人生如茶、人生如酒之說。

前幾天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非常的有趣新穎。要求考生圍繞圍棋上的“俗手”、“本手”和“妙手”三個術語,寫一篇有思考、有感悟的自主命題文章。便勾起了我這個圍棋“門外漢”,強烈的好奇感。

圍棋,古時稱“弈”,是一種使用矩形格狀棋盤及黑白兩色圓形棋子,進行兩人對決的棋類策略型遊戲。對弈時雙方交替著子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和悔棋,以數目多者為勝。傳說圍棋為帝堯所作,據今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

圍棋之道,強調的是“天人合一、與諧共存”,體現的是戰略思維與策略行動的融合。超凡脫俗的黑白兩色棋子,一陰一陽,有氣而生,無氣則亡,演繹著生生不息的萬物和變化不止的宇宙,有機融合了儒家的仁德之“道”、道家的自然之“道”和中國文化的和諧之“道”,千百年來,影響並塑造了華夏兒女的人格與精神。

圍棋之道,看似對弈,究其本質,卻是均衡,而非對抗。棋手對弈時,處處體現著區域性與全域性、進攻與防守、先與後、實與虛、厚與薄、取與舍、有與無的對立統一。棋手若是缺乏戰略思維和全域性意識,不懂辯證法,抓不住主要矛盾,眼光與思維只侷限於某一處的得失,或一昧進攻而不知退讓,或不知捨棄區域性去放眼全域性,一葉障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發現不了更有價值的著手點,結果很可能是滿盤皆輸。

清末民初經史學家陳澹然說:“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意思是說,若不能從長遠考慮問題、謀劃未來,一時的聰明也是短視的、微不足道的;若不能從全域性角度考慮問題,是無法治理好一方水土的。人生如棋,如果沒有戰略思維和全域性觀念,如果不懂得生命的真諦,如果缺乏格局與情懷,熙熙攘攘只為名利,鼠目寸光、輜珠必計,卻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無疑是“天方夜譚”。

圍棋之道的均衡,是透過棋手具體的策略行動來實現的。對弈時,倘若棋手爭強好勝,行棋過於強勢,難免顧此失彼,功敗垂成;若是棋手一昧退讓,行棋過於和緩,不善取捨,則往往錯失良機。由此看來,如何處理好得與失,把握好棋局中的均衡關係,對棋手而言,至關重要。正所謂“行一棋不足以見智”,需“有所為有所不為”,著棋時宜攻則攻、該守時守、膽大心細、懂得取捨,用一顆平常心看待勝負,便是圍棋取勝的秘訣。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面對錯綜複雜無常的世事,凡成就大事者,非常明瞭自己的夢想與情懷,立足於”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深諳“事緩則圓,人緩則安,語遲則貴”的道理,善於“知進退,明得失,懂取捨”,善於把握時局的脈搏與成功的機會,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則止,既不自負激進、盲目冒險,又不自矜功伐、貽誤良機,務實求真做事,腳踏實地做人,順勢而為,平等對待和尊重身邊的每個人,協調平衡好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為自己幹事創業創造一個“和諧共生”的人文環境。

世間本沒有生而知之。如同知識與經驗是人生成長的先決條件那般,從俗手到本手和妙手,是棋手必然歷練成長的過程。對於圍棋初學者而言,尚處於慒懂期,雖求知若渴、激情澎湃,卻缺乏必要的知識與經驗積澱,眼光短淺、視野也不甚開闊,難免顧此失彼,淪為“俗手”;如若能下苦功學、打好基礎,從失敗中蓄能,懂棋理、走正著,善於創造、奮發圖強,視野開闊、懂得取捨,定能實現從“俗手”到“本手”、“本手”到“妙手”的飛躍,乃至成為棋壇的天元高手。

人生如棋。下棋需走正著,人生需講道德。無論是青少年時打基礎,還是中壯年時奮勇抗爭,亦或是大局已定的晚年,都要沉著冷靜、居安思危。失勢時不灰心喪氣、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得勢時不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妄自尊大,善於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心平氣和看淡名和利、得與失、榮與辱,讓自己生的坦然、活的怡然,便是一生風和日麗、陽光燦爛。

人生如棋,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棋局的棋手。“黑白演繹如世事,紋枰對弈悟人生。”下棋時落子無悔,過往的人生覆水難收。捨棄是圍棋取勝的秘訣,捨得則是人生成功的智慧,如下棋般走好每一步正著,人生便會創造出無盡的喜悅,給自己一個蔚藍色的天空。

——2022年6月10日

作者簡介:洞庭風(李國峰),湖南嶽陽人。中國金融作家協會理事,高階經濟師,在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從業三十多年。詩歌、散文散刊於《金融文壇》《中國金融文化》《岳陽晚報》《山西市場導報》《神州文學家園》《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等,曾出版詩集《洞庭風歌》。

壹點號 柳泉金融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