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三國演義》前期精彩紛呈,但五丈原後就少有人看,這算爛尾嗎?

現在很多人接觸三國時期的歷史,首先接觸的並不是史書《三國志》,而是《三國演義》。雖說《三國演義》只是一本小說,但在這本小說中,故事的大方向是符合三國曆史的,即便其中有一些小的藝術美化也不影響閱讀,反而更讓人愛不釋手,比如草船借箭的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諸葛亮也沒有借來東風,赤壁之戰的主要指揮者與最大功臣其實還是周瑜等等。但正是由於這些藝術化的渲染,使得歷史上的這些人物更為深入人心。然而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並死在五丈原之後,後面的劇情愈發乏善可陳,到最後司馬家一統天下時也是匆匆收尾。《三國演義》前期精彩紛呈,但五丈原後就少有人看,這算爛尾嗎?

事實上,《三國演義》確實算得上是一本“虎頭蛇尾”的小說,但這本書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在於成書過程方面的原因,而不是羅貫中本人的能力不濟。畢竟我們伴隨著“桃園三兄弟”一路成長,看著他們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戰事,也看著他們從弱小被欺,到後來愈發強大,卻又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相繼死去,這無疑會讓我們感受到幻滅的痛苦,而曹操的故去也讓主角失去了一位旗鼓相當的敵人。在後三國中,諸葛亮與姜維的對手是司馬懿與鄧艾等人,這些人固然強大,但在性格複雜、飽滿與魅力方面卻無法與曹操相提並論,因此給人的感受也就不那麼深刻了。

而張遼、徐晃與馬超等早期重點刻畫的人物草草收場,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讓人感覺到十分草率,畢竟是在沒有筆墨交代這些次要人物了,至於樂進、李典、淩統與周泰等人就更不值一提了,而這樣的結果就是,不僅劉備這個主角與曹操這個最大反派相繼去世,就連他們身邊的,陪伴了我們幾十回的部下也逐漸在視野中消失。

也就是說,這本書之所以有“虎頭蛇尾”之說,其實還是因為整本書的設計結構出現了問題,前面描繪的人物有血有肉,但在這些英雄人物去世後,沒能及時有新的人物補充進來,因此即便有了結局,也給人很草率的感覺。

筆者認為,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有章節與字數的限制,因此他在創作的時候很難全面鋪開,因此這本書確實爛尾,只不過這個爛尾是成書過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