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千古絕對:"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解縉至逝也沒對出下聯

《戲為六絕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我國的對聯文化,流傳千古,影響深遠。在古代,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非常喜歡對聯。最早的對聯被人稱為桃符,古人認為,桃符可以鎮宅。原來的對聯的原料是木頭,後來造紙術後不斷髮展,人們開始用紙張來製作桃符。古代的文人騷客非常喜歡對對聯,透過對對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才情。明朝的大才子解縉也非常喜歡作對聯,但有一個對聯,他始終都沒有給出下聯,千古絕對:“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解縉至死也沒對出下聯。

對聯文化

大家都知道,一副好對聯講究的是對仗工整,在其他方面也要做到非常的符合意境,這樣才是一副真正的好對聯。真的好對聯,不僅在對仗上要工整,還要給人啟發,讓人思考,要了解一些人生的真諦。古代有很多堪稱是千古絕對的對聯,都對我們影響深刻,讓我們明白了很多道理,而關於對對聯那些故事也是久久流傳。有一些人認為對對聯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比如上聯“春花”對下聯“秋月”。其實對對聯不僅僅講究這些形式上的工整,真正的好對聯可以達到推陳出新的效果。如果僅僅是為了追求對仗工整去寫,對出來的對聯缺少了一些沒韻味,也缺少一些對聯應有的文學魅力。

我國曆史上有很多文人在對聯方面的才能是非常出色的,比如宋代的蘇軾或者明代的唐伯虎,又或者清朝的紀曉嵐,發生過很多和他們相關的對對聯的趣事,他們對的對聯大多流傳至今,讓人們感受到了文學韻味。而明代的大才子解縉,更是被人們稱為對聯大師。他寫了很多對聯,這些對聯都受到了當時人們的讚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解縉在對對聯方面的確非常出色。他是明朝的大才子,著名的《永樂大典》就是解縉負責編修的。解縉在45歲的時候就做到內閣首輔,明朝內閣首輔其實和之前的宰相是差不多的地位。

大學士解縉

有一次,解縉去拜訪城裡一個非常有地位的大學士,僕人請把解縉領到小門,讓解縉從小門進。對於當時人們來說,不走大門,走偏門是一種對客人的歧視。所以解縉想從大門進,僕人不允許他從大門進。僕人寫下了這樣一個上聯:小子無才嫌地狹。這上聯的意思就是諷刺解縉,沒有多大的才能,卻連這個偏門都不願意進。解縉在聽了僕人出的上聯之後,也明白了僕人對自己的諷刺。他立馬對出下聯:大鵬展翅恨天低。而這幅下聯說到他並不是沒有才能,只是對方不給他一個機會。而僕人一聽,知道此人非常有才華,便領著他從大門進。

有一次,解縉受邀參加當地文人墨客的集會,大家在酒席上飲酒,高談闊論。說著說著,人們就提議對對聯來增加幾分雅興,大家看到窗外的井中有蛤蟆,蛤蟆發出叫聲。於是有人對出這樣的上聯:井裡蛤蟆穿綠襖。這幅對聯不僅對仗工整,更要講究景,描寫此情此景做出一副下聯,所以說這是非常難的,幾乎沒有人可以對出下聯。這時解縉非常胸有成竹,他指著一旁鍋中放的煮的螃蟹說:鍋中螃蟹著紅袍。

此聯對的巧妙在兩點,第一點是對仗工整,這是對一個好對聯所必須的條件,而第二點就是它也是非常應景的。上聯關於井中蛤蟆的叫聲是應景的,而他對的下聯關於螃蟹的下聯也是符合此情此景的,所以說解縉對的此聯極妙。但解縉也不是能完美的對出所有對聯的人,他也有被難住的時候。

千古絕對

一天他去一個尚書家做客,尚書有一個女兒,這個女兒非常的有才華,聽說大才子解縉來他們家做客。這個尚書的女兒就想討教一二,她便藉著敬茶的機會,出了一個上聯,希望解縉給對下聯。這上聯是: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這這副對聯看著簡單,實則暗藏玄機,首先這幅對聯中解這個字出現了三回,而這三回有不同的意思,這第一個解有解渴的意思,這第二個解,連在一起又是解縉的名字,後面的解是解元,這解元就是鄉試中第一名的代稱。這幅上聯雖然只有十個字,但對的難度是非常高的。

解縉在聽了這上聯上任之後,立馬就開始苦思冥想。但他怎麼想都沒有想到,直到他死,他都沒有對出下聯,而這幅上聯就成了沒有下聯的千古絕對。

結語

一些後人針對這上聯,對出了一些下聯,但是這些下聯並不是特別工整,而且在意蘊上,完全不如上聯那樣暗藏玄機,所以這些下聯都差強人意。對聯文化如同中國文化一樣,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