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都說明朝資本萌芽,那麼資本萌芽的標準是啥?

作為一個曾經的歷史系研究生、現在的初高中歷史教師,我必須要好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資本主義萌芽的提法現如今已經在初高中歷史教材中消失了。

上學期剛教過高一的中外歷史綱要,正好講了明清兩朝的內容,我仔細看了一下,沒有資本主義萌芽的內容。為什麼我特意去關注這個呢?因為我上一次教高中的時候還是2015年,那時資本主義萌芽的提法還在高中教材,從2016年開始我開始教初中,正好又趕上初中歷史的課程改革,教材反覆地改換、訂正,資本主義萌芽的提法的確不見於初中教材了。我當時的想法是,初中學生理解能力欠缺,理解資本主義萌芽可能難度稍大,就不講了。

可當我今年重新執教高一年級時,高中也已經換了新教材,所以我仔細留意了一下教材內容和體例的變化,資本主義萌芽的提法在教材大欄位不見了,不過在“史料閱讀”的小欄位提了一下:

一些學者認為,這種生產方式近似於西方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早期形態,稱之為資本主義萌芽。

也就是說,教材並未完全摒棄這種說法,但不作為較為權威的結論去要求學生掌握,只將其作為一種知識拓展,希望學生能夠了解一些學術動態。

實際上,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在初高中歷史教材中,不僅不再提什麼資本主義萌芽,就連馬克思的五大社會階段論都不再提了,搞得我這個浸淫革命話語多年老古板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麼給學生從宏觀上梳理中外歷史了。

為啥?

因為五段論是一種企圖簡化歷史的理論框架,發明這套框架的人不需要人們去思考人類歷史發展的偶然性與必然性,他只希望把這套框架當做一把趁手的兵器,然後交給那些狂熱而不喜歡思考的人們。

這種東西怎麼會出自馬克思之口呢?

事實上,馬克思從來沒說過人類歷史發展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未來將要進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的原話是:

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做是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

而五段論是上世紀三十年代蘇聯統一思想的產物,主要還是考慮到推廣意識形態,蘇聯學術界將馬克思的上述論述扭曲為五大社會階段直線演進的理論,這是斯大林欽點的真理,其立足點是為了論證社會主義一定會取代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一定比其他社會形態更優越。

但問題是,生產方式或是社會形態這種東西並不是各地都一樣的,不同的氣候地理人文肯定會孕育截然不同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制度,削足適履必然會產生問題。

你既然認定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那資本主義肯定就得必然取代封建主義啊。但有些地方就不存在典型的封建社會,怎麼讓它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比如中國?

但沒辦法,蘇聯把這當成真理,中國到後來全盤學習蘇聯,只能貫徹。所以為解決邏輯自恰問題,這才發展出一個資本主義萌芽的觀點。

簡單來說,該觀點認為中國自秦以來就進入封建社會了,比西歐早得對多,而且我們到了明清的時候已經快要獨立發展出資本主義了,但由於小農經濟比較強大,所以只是萌芽了,還沒等開花,就被萬惡的西方列強打斷了。

有人可能問了,你說萌芽就萌芽了?得有個標準吧。於是為了支撐這個觀點,又演繹一整套資本主義萌芽的特徵和表現,諸如僱傭勞動和手工作坊的出現、市鎮發展為商業城市、農產品商品化和農產品長途販運的發展,等等等等。而以上這些特徵和表現又恰好在明清時期得到了一個顯著的發展,於是就出現了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說法。

而且,中國一直自卑於沒有獨立發展出資本主義,以至於落後於西方列強,落後於時代發展。現如今有了這套資本主義萌芽的理論,我們也可以挺直了腰板告訴全世界,擺脫這份自卑。

所以,資本主義萌芽就被當做一個權威結論被延續下來了。但說白了這只是一種政治化的教條而已,隨著整個社會意識形態色彩不斷淡化,教條式的結論勢必被理性的思考所取代,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說法也勢必會被取代。

而這個取代過程也是比較曲折複雜的,先是海外的一些經濟史學家提出異議,然後被引入到國內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爭鳴,逐漸被國內學界所認同和接受,最後才是尋求公眾的認同,資本主義萌芽這才在初高中歷史教材中被刪掉。

至於某些明吹一直在鼓吹資本主義萌芽,我希望他們明確兩個問題:第一,資本主義萌芽是不存在的;第二,如果你一定要提資本主義萌芽,也請你把清朝帶上,畢竟清朝的商業發展水平比明朝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