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其中有何寓意,現在還適用嗎?

古人因為是大多是聚居生活,處理好鄰里關係對生活非常重要。“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張英的家人因為家宅面積的問題和鄰居關係緊張,於是張英透過主動退讓使得兩家重歸於好,於是有了“六尺巷”的美談。生活中的處世哲學還有很多,不是什麼大道理,但掌握後能夠與周圍人處好關係,自己的生活也會更舒心。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一些人們相互默契遵守的規則也伴隨而生。無論貴族還是平民、無論皇宮還是鄉野,都自有各自的生存法則。也許一些事情看起來不太必要甚至顯得很搞笑,但規矩畢竟是代代流傳下來的,沒有被時代淘汰就必定有其道理在其中。有時候我們不需要懂得規則的緣由,只需要知道如何去運用,就能在自己的圈子裡過得風生水起。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一句俗語就是關於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規則,這句話是: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這裡講的並非硬性規則,但如果完全不遵守的話,可能會遭到別人的譏笑甚至排擠。而如果能領悟到其中的精髓並靈活運用這些規則,在人際交往中至少能給人留下好印象。那麼這句俗語其中有何寓意,實際指代了啥?如今還適用嗎?對此專家則表示,早聽早受益。

所謂“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其中“三錢”是指禮數錢、飯錢、表錢,“三門”則是指冷眼門、遠親門和是非門。這句俗語雖然難以考證出現的時間,但可以推測應該是近現代才出現的,因為古時候的農民貧窮程度不是現代人能想象的,很多人一輩子能吃上米飯的年頭一隻手都能數完,更不必說吃菜蔬和肉類了。因此,很多人一輩子都衣不蔽體、家無餘糧,這種情況下上面的禮節基本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相比那些自古流傳下來的俗語,這句話對於今天的指導意義更大。

第一,禮數錢。說到“禮”,沒有一箇中國人會不熟悉,因為“禮”字貫穿了整個中國傳統文化。有句老話叫“禮多人不怪”,就是說講禮節的人不會給人留下厭煩的印象。雖然中國的新一代多多少少都受到了魯迅先生的影響,對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中一些違揹人性的禮節感到厭惡,但儒教根深蒂固的觀念下,中國人在交往中依然需要守禮。

禮數錢,就是從農村中流傳出來的禮儀,其中就包括“份子錢”。如今婚喪嫁娶都講究“隨份子”,這既是一種親密的體現,又能減少主辦方的經濟壓力,也能杜絕一些想要蹭吃蹭喝的人來破壞氣氛。可以說這種習俗正是農村生活中長期總結出來讓人們自發遵守的規則,在如今的社會中這條規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幾乎無可取代。

禮數錢中還有一種讓人比較頭疼的叫“彩禮”。彩禮是男方上門求親時的禮儀,為了表示對女方的尊重,所以需要相應價值的彩禮。在古代,男方雖然要給女方彩禮,但姑娘出嫁時,這些彩禮和女方父母額外準備的禮物會作為嫁妝歸入新娘名下,也相當於重新回到了男方。因此在古代養女兒是“賠錢貨”。但今天嫁妝幾乎沒有了,彩禮卻越來越高,甚至很多到了男方家庭難以承擔的地步,可以說這個規則已經歪了。

第二,飯錢。這個就很好理解了,人是鐵飯是鋼,所以無論如何節省都不應該餓肚子。這點與人際交往無關,但關係到自身的健康。很多年輕時過慣了苦日子的老人如今雖然生活條件好了,卻依然捨不得吃穿,這一點作為子女應該竭力勸誡,為了老人的健康,也為了家庭的幸福。

第三,表錢。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即使家境不富裕,穿不起名牌,也應該讓自己身上顯得整潔乾淨。因為外表的整潔與否會直接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第一印象,從中看出自己的生活作風是嚴謹還是邋遢,從而決定別人是否樂意與自己交往。而如果是生意人,那麼必要的氣派也是不能缺少的,因為如果留給別人的是一副窮酸相,那也沒人願意來談合作。

第四,冷眼門。有句話叫“熱臉貼冷屁股”,這就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如果別人已經對自己形成了不良的印象,那麼如果自己還主動貼上去攀交情,就會進一步增加別人對自己的輕視,因為大家都很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每個人都能成為朋友,所以即使知道有人討厭自己也不必過於在意,最好的辦法就是互不干擾。

第五,遠親門。遠親在人們心中往往就是“勢利”的代名詞。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當自稱是遠親的窮人來拜訪,那多半是希望能借到錢,誰會喜歡他們呢?所以如果自家貧窮,也不要指望富裕的遠親能幫助自己,畢竟別人沒有這個義務。

第六,是非門。所謂“寡婦門前是非多”,遠離是非並不是冷漠,而是通常窮人缺少幫助他人的能力。本來惹上是非就有人說閒話,如果事情辦砸了,因為自己的貧窮可能還會被別人猜測是用心不良。

今天的窮人已經不同古人了,沒誰真的吃不上飯,無非就是水平高低而已。所以窮人也要講究生活智慧,處好與周圍的關係百利而無一害。

參考資料:

《讓牆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