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環境監控裝置,延長紙質文物壽命,保護國家文化遺產

一、背景現狀

目前,我國對文物的預防性保護日益重視,博物館對於文物的預防性的保護已經從理念邁向實踐。紙質文物作為博物館的重要收藏種類,不僅非常珍貴,而且也非常的脆弱和敏感。

如果從博物館的實際出發,應用預防性的保護手段來保護博物館中大量的紙質文物,阻止或者減緩文物因為各種原因所導致的病害和腐蝕,有效的延長文物的壽命,是各個文物收藏場館需要研究的重要議題,並且具有非常強烈的現實意義。

二、不同環境引數對紙質文物壽命的影響

1、溫度

眾多環境因素中,溫度和相對溼度是紙質文物儲存環境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溫度和溼度,雖然對紙質文物的儲存影響相對獨立,但是又相互影響。溫度過高會加劇紙張纖維素的老化,溫度越高,紙張中的化學反應速度也就越快,紙張更容易老化,損壞。

同時,當溫度上升時,紙張原有的水分會蒸發掉,這會造成紙張出現乾裂、起翹、捲曲、發脆、強度降低等問題。紙張還應儲存在恆溫的環境中,因為溫度變化幅度過大,會造成紙張的熱脹冷縮,影響紙張的強度。一般情況下,最適宜紙張儲存的溫度環境應是18~22攝氏度。紙張儲存環境中的溫度變化最好不能超過2攝氏度。

2、溼度

相對溼度對紙張壽命的影響更加明顯。過於潮溼或是過於乾燥的環境都不利於紙張的儲存。環境太過潮溼,會導致紙張出現膨脹水解,水解會令紙張生成纖維素,情況嚴重會使得紙張字跡褪色,紙張出現粘連等問題。潮溼的環境還會加速微生物、蟲害的蔓延和滋生,造成紙張的損壞。

潮溼的環境還會導致酸性氣體和紙張中的明礬轉化為酸性物質,使紙張酸化損壞。如果環境中的溼度過低,環境過於乾燥,會使紙張出現發脆、變硬、捲翹、斷裂的問題。一般來說,紙張儲存環境中的溼度應控制在50%-60%之間,一天內的溼度數值波動不可超過2%。

3、光輻射

光輻射對於紙張壽命的降低主要表現在光化學反應和熱效應。光化學反應會使紙張出現光分解和光氧化,使紙張中的纖維和木質結構以及顏料顏色發生變化,使紙張發黃、發脆、顏料褪色。熱效應會導致紙張表面的溫度上升,紙張乾裂、起翹。一般來說,紙張儲存環境中的光照應小於50lx,年累計照度應小於120000lx*h。

三、我國紙質文物儲存存在的問題

1、紙質文物病害普遍存在

我國紙質文物數量巨大,因為紙質文物易腐蝕性、脆弱性和敏感性,導致紙質文物對儲存的環境要求非常嚴格。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紙質文物的病害普遍存在。例如:發黴、褶皺、汙跡、褪色等等。我國的古籍圖書普遍存在動物損害、斷線和書脊開裂等問題;書畫文物中,褶皺、生物損壞比較普遍;紙幣與票據汙損、摺痕較多,也有紙張粘連存在;近代信札、字帖普遍出現褪色等問題。

2、文物保管不善

很多紙質文物藏館缺乏相對封閉和穩定的環境,使得紙質文物長期受到到潮溼、黴蟲害的影響,這大大降低了紙質文物的儲存壽命。很多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缺乏過硬的文物儲存專業知識,將大量的紙質文物摺疊存放或是將紙質文物放入布套和木質囊匣中,導致文物出現不同程度的受損問題。

3、文物環境監測方式落後

很多文物藏館的對於文物儲藏環境的監控方式還停留在傳統的人工監測上,人工監測不僅費時費力,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現誤差,測量資料缺乏時效性,這不利於對紙質文物的保護。

四、解決方案

1、提升文物保護人員的專業能力

文物藏館應定期對文物保護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和考核,制定完善的培訓考核標準,保證文物不會因為人員的維護和儲存不當造成損壞。

2、使用智慧環境監測技術

傳統的人力環境監控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目前文物保護的需要,各個文物藏館應利用科技手段來維持文物儲存環境的穩定,延長文物的壽命。

智慧環境監測裝置是基於最新的無線感測技術研發的,可以對紙質文物的儲存環境進行實時監測,例如溫度、溼度、光感度的監測。並將檢測到的資料實時上傳的雲端後臺之中,文物管理者只需要透過雲端後臺就可以實時視覺化的瞭解到文物儲存環境的狀況。

由於紙質文物需要存放在穩定的環境中,因此智慧環境監測裝置非常的敏感,環境引數發生任何輕微的變化,裝置都可以檢測出來,一旦環境資料出現比較明顯的異常時,環境監控裝置會立即發出警報,提醒管理者文物儲存環境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保證文物儲存環境的安全性,穩定性,延長文物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