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沒見過世面"頻繁發朋友圈的人往往層次低

由於三觀和心理想法不同,很多人對待同一件事情時,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和觀點。這種為人處事的觀念,也會影響到他們自己的言行舉止。例如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朋友圈,在不同人的眼中,也有著不一樣的形象和評價。有的人就認為,經常發朋友圈的人層次比較低,是一個喜歡大驚小怪,沒有見過世面的人。

有的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行為想法,是因為他們覺得經常發朋友圈的人,是一個沒有思想的人。這個養的人認知能力有著很大的不足,但是總是無法自己意識到這個問題,常常因為自己的無知鬧出許多笑話。

而且他們頻繁發朋友圈的行為,有時候並不是自身的真實想法,而是一種趨同心理在作祟。這種心理的出現,與我們社會的大環境有關。即使沒有人經過系統的說教和傳播,人們也會不由自主的,按照社會約定成俗的大方向生活。

許多人都會自覺服從集體的安排,根據社會規定的時間,完成學習和喪嫁等行為。而現在科技的發展,又為這種趨同提供了條件和平臺。現階段我們可以利用手中的裝置,非常便捷的看到他人的生活和行為。

因此許多人都出現了從眾的心理,如果一個影片在短時間內變得流行,很多人都會不經過思考的,模仿影片裡的行為和舉動,成為這個影片的翻版。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許多發朋友圈的人,並不是真的想要分享自己的生活,而是出於從眾心理。

他們想要釋出和他人類似的內容,渴望獲得和他人一樣的榮譽和點贊評論。人們刷朋友圈和釋出朋友圈的行為,就和螞蟻裡的工蟻一樣,只是在重複別人的行動,很少有自己的意識。尤其在人們使用相同社交工具的情況下,這種心理的作用會更加明顯。

而且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即使他們沒有經過思考,做出了和他人一樣的行為,他們仍然能夠獲得許多,自己想要的利益和財富。在微信剛研發出朋友圈功能的時候,許多人都瘋狂的釋出,自己的動態訊息。

有的人甚至可以在一天的時間內,釋出幾十條朋友圈動態,甚至可以在自己的朋友圈裡面,直播自己吃雪糕或其他零食。而朋友圈的點贊與評論功能,又為這樣的行為帶來了社交和互動的一面,讓許多人都為此上癮沉迷。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渴望發表自己的觀點,並且希望得到他人的點贊和認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或許也有著比較嚴重的表演性人格,和有些自戀的心理想法。

他們頻繁的分享這些內容,就是因為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以及社會對他們的認可。這些評價可以讓他們產生歸屬感,得到內心的安慰與久違的安全感。當然從本質上來看,這也是社會趨同現象的一種細節表現。

不過趨同的發展也有不同的階段,可以劃分為開端、發展、高潮、以及結尾這幾個部分。雖然朋友圈功能剛出現的時候,許多人都會因為新奇,不斷髮布與自己生活有關的片段和內容,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這種慾望會越來越少。

很多人在瞭解發朋友圈的心理和動機之後,都會對釋出朋友圈的行為感到厭煩。漸漸的他們就會,減少自己釋出的頻率。當大家的心理都發生了轉變的時候,這種趨同就開始升級,並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人們的趨同開始朝著不一樣的方向發展。

漸漸的就開始出現一些,覺得自己觀點獨特的人,持續的在向身邊人灌輸一點小事就發朋友圈,是眼界層次不高的觀點。因為他們已經從原有的趨同行為中轉變,開始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

在此時的他們看來,頻繁發朋友圈是一種層次極低的行為。而對於那些仍然喜歡發朋友圈的人來說,他們的心理仍處在上一個階段的趨同環境中。正是因為兩者的心態轉變,沒有達到同步,才導致了這兩種觀念的劇烈碰撞。

或許在未來某一天,發朋友圈是層次低的這種心理觀念,也會成為正統的思想。畢竟在集體的思想發生進化與轉變時,大多數人都要學會盡快發生同樣的轉變。如果一直停滯不前,很快就會被時代拋棄。

當然,如果現階段放棄不了,自己發朋友圈的愛好,也可以嘗試用新的方式,轉變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例如在發朋友圈的時候,讓自己變得凡爾賽一點,或是在表達的時候,儘量用一些含蓄的用詞。

同樣人們也可以適當減少,自己釋出朋友圈的頻率,只選擇那些有意義的事情釋出,不再像之前那樣,頻繁的釋出一些有些無聊的內容。在網路上衝浪就要學會更新換代,及時跟上時代的潮流,否則就會被前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