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5G商用快三年了,到底好不好用?

“這周已經打了四次了”,家住北京豐臺的小吳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運營商最近總是給他推薦辦5G套餐,“雖然一個月也就貴個十來塊錢,但朋友告訴我,現在5G訊號不太行,和4G體驗差別不大,沒必要花這錢。”

小吳和朋友的感受並非個例。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的確有一些使用者對運營商的5G套餐缺乏足夠興趣,認為5G和4G的使用體驗差別不大。

2019年6月,工信部向4家運營商發放5G商用牌照,以當年10月三家通訊運營商推出5G套餐為標誌,5G商用至今已近三年,但為什麼一些消費者對5G還是感受不深?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5G網路規模全球最大

從網路建設和使用者規模上看,我國5G絕對是全球領先。

工信部6月22日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路,5G基站總數達170萬個,佔全球5G基站的60%以上,登入5G網路的使用者已經達到4。5億,佔全球5G登網使用者的70%以上。

運營商層面,在推廣5G套餐時,5G網路大頻寬、低時延、高可靠性的特點也是被頻頻宣傳的亮點,但從使用者使用體驗來看,部分人並沒有真正完全感受到5G網路的這些優越特性。

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反饋,想要體驗5G,需要處在特定的位置,否則難以搜到訊號,而且伴有卡頓、延遲、跳網等情況。還有網友提到,5G訊號有時候好像還沒4G穩定。

中國電信研究院近期釋出的5G使用者用網感知質量測評報告提到,我國5G網路訊號覆蓋,的確仍存不足。

報告提到,在城市主幹道和室外場景5G覆蓋率最高,達到90%左右,室內覆蓋率僅60%,環城高速、機場高速、地鐵線路等偏僻處,5G覆蓋率在50%左右;地下停車場、電梯、樓梯等區域,5G覆蓋率不到50%;5G覆蓋率最低的是高鐵沿線,僅10%左右。

一位北京聯通工作人員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5G網路現在仍處於建設階段,基站數量仍不夠多,而且5G訊號由於高頻電磁波的特性,容易被遮蔽物阻擋,導致當前5G訊號的覆蓋仍有提升空間。”

一位通訊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5G天然是比4G快很多的,而且從測速App的測試結果來看,5G網路的資料對比4G確實有明顯提升。但是在日常使用中,比如看影片、看直播等,還受到很多實際場景因素影響,該緩衝還是會緩衝;不卡頓的時候,用4G也不會卡頓。”

這位分析師認為,這也是影響使用者對5G網路直觀感受的重要因素。不過在他看來,這是個發展問題,隨著5G網路建設的持續推進,網路覆蓋不夠的情況會得到改善。

“4G網路建了這麼多年,基站數已經超過540萬個,規模佔到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5G基站現在才建了160萬個,總要給點時間。”這位分析師說道。

根據工信部最新部署,今年計劃新增5G基站60萬個,還將實施5G行業應用“十百千”工程,選擇10個垂直行業,每個行業形成100個標杆示範,新建1000個5G行業虛擬專網,打造“5G+工業網際網路”升級版。

2020年4月15日,工作人員在位於重慶高新區高新大道的5G基站建設現場作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到底哪裡變好了

除了訊號強弱和速度快慢,5G是否真如一些使用者感受的那樣,跟4G網路比沒什麼本質區別?

“沒有什麼區別就對了。”通訊領域專家張弛回答說,“人們使用流量的習慣是不斷提升的,如果現在的流量資費跟兩年前一樣,你會覺得流量又貴又慢。如果你流量消耗更大還讓你覺得跟使用4G網路的網速沒區別,就是5G在發揮作用了。”

這話怎麼理解?張弛給本刊記者舉了兩個例子:

一個使用者,去年每個月用5GB的4G流量,到現在提升到每月20GB的5G流量,這時,雖然使用者感覺速度差不多,但實際上速率已經提高了4倍。

再比如,以前普通使用者看的線上影片,大都是低格式率的,現在動輒HDR、4K畫質,如果用5G看同樣的影片,高畫質晰高畫質下還跟以前一樣不卡,那其實就是5G在發揮作用。

張弛認為,5G很大一個作用,是將流量需求大的使用者從4G網路遷移到5G網路,提升更大範圍使用者的整體網路體驗。“如果沒有5G網路,隨著使用者不斷增多,4G網路會撐不住的。”

前述分析師在接受採訪時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在他看來,這個邏輯可以理解為:如今使用4G網路人越來越多,原本在這個頻寬內,使用者感受到的網速會顯著下降,但有了5G網路後,使用者就可以在資費並無過高增長、流量消耗翻倍增加的情況下,保持跟之前一樣通暢的網速。

“也就是說,其實你的體驗並沒有變差,有時候甚至更好(比如看更高畫質的影片),也不再需要去關注背後的網路和技術是怎麼做到的。”

普通消費者關注的主要是網速提升,一些業內人士關注的重要變化,則是耗電量。

2019年6月底,在一場GSMA(全球移動通訊系統協會)大會上,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曾透露,5G基站耗電量是4G基站的4倍。此言一出,業界熱議,耗電量背後,涉及的是更深層次的投資成本收益問題。

張弛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5G基站的耗電量雖然是4G的4倍,但5G的速率相對提升了20倍,所以單位元耗電量其實是以前的1/5,也就是說5G的能效比已經大大提高了。

“GSMA曾經做過的一個分析測算表明,在資訊能源上的投入,是全社會財富增長速率最高的,沒有之一,每個位元耗電量假設為1的話,那產生的全社會價值就是7。”張弛說,“不能老看耗電量,要算一本大賬,看到社會總的財富量和資訊價值的增長。”

梳理過往公開報道和資料也可以看到,從2G到3G到4G,每一代通訊網路的升級,都繞不開變壓器升級、耗電量增加等成本,但與此同時,更高速率、更大頻寬可以孕育催生出更多更優的服務,也可以實現更好的盈利。

而且,伴隨5G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運營商們的經營情況也在不斷提升。從三大通訊運營商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來看,中國移動的營收增速最快,達到14。6%;中國聯通盈利增速亮眼,同比增長超兩成。三家合計淨利潤374。76億元。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有沒有殺手級應用

對比3G帶火微信、支付寶等移動網際網路應用,4G催熱抖音、快手等短影片應用,一些網友提到,5G商用快3年了,似乎還沒有出現“殺手級應用”,還沒有像3G、4G那樣深刻改變普通使用者的日常生活。

此前,市場上也有一些經濟學家及分析師曾表示,“很多To C(即面向消費市場)應用場景仍停留在紙面,有的則是噱頭,應用場景尚沒有大規模落地,遠沒滿足市場需求。”

比如,5G商用消費級市場的VR/AR、8K影片等應用,一直是星星點點地出現,至今沒有帶動大規模升級。

對此,張弛及多位業內人士接受採訪時認為,不必太過焦慮,也不必陷入固有思維:一方面,3G、4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基本都是在新一代通訊技術商用約5年之後才真正發展、興盛起來;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5G相比4G的一個核心突破點在於,它主要是面向行業場景的技術,而不是個人使用者場景。”

賽迪智庫無線電管理研究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相對於To C市場的探索,5G在面向垂直行業的To B市場更有想象空間。

比如遠端醫療,黔南州人民醫院曾需要進行一場頸動脈重度狹窄的支架植入手術。由於該手術屬於最高難度級別的四級手術,該醫院邀請了全國唯一的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天壇醫院的神經介入中心遠端指導。

此次手術中,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中心繆中榮教授,透過5G影象傳輸裝置實時手術影象、實時影像資料、患者相關資訊,全程實時參與手術,同時進行清晰無障礙的通話,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且比預計時間提前了近半小時。

除了賦能遠端醫療,目前5G還在能源、交通、物流、製造、汽車等許多垂直行業進行了落地化應用,案例累計超過2萬個,在改造傳統模式、提高作業效率等方面成果顯著。

相比個人通訊場景,這些行業場景的應用不那麼容易被普通使用者直接且高頻地使用或感受到,但它們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經濟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

“5G的歷史使命,是完成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實現萬物互聯,所有的生產資料生產工具全部上網,在雲端進行人工智慧導調控制。”張弛說。

他舉例說,隨著5G賦能垂直行業的深度不斷增加,未來工廠工人可能無需到崗,只要家裡的網路與工廠的網路同步、都是獨立組網,居家辦公也可以遠端操控工廠的各項生產推進。“這就是5G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價值。”

在最近的一次行業論壇中,提及5G殺手級應用時,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5G好比是一條高速公路,上面的車就是應用,“我們把路建好了,自然就會有好車跑。至於具體跑的是賓士、寶馬還是紅旗,它需要看不見的商業之手來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