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在發跡之前通常有兩個坎最難熬,如果熬過了,那事也就快成了

引言

哲學告訴我們,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地,道路是曲折的、迂迴的。對於每個人來說,這句話都受用。人生的道路總不會是一帆風順,能者必定歷經磨難,度過無數個黑暗的日夜。我們都知道,無數的成功人士,他們的故事總是那樣的驚心動魄,他們不是生來便是如此成功,他們面對的和經歷的,都是我們不曾有過的體驗。種種案例都能表明,人想要發跡,往往必經歷兩個坎坷,熬過便事成。

古代先賢的故事帶給我們啟示

唐時期,道法當道,高僧頗受重視,地位相對較高。有位叫弘忍的高僧,後世尊稱他為禪宗五祖。他座下弟子無數,個個都頗有修為,其中最優秀的就是其首席弟子——神秀。弘忍大師年歲已高,需要傳遞衣缽。眾人都清醒地知道,衣缽定會傳給神秀。這一天弘忍大師喊來十幾個優秀弟子,要求他們每個人在牆壁上作偈語,也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說的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以及人生感悟。大師作此要求,其實就是為了看出哪個弟子更適合繼承衣缽,更有悟性。這個時候神秀第一個寫下了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而後其他弟子便紛紛叫好,但這個時候有一個磨坊僧人卻大笑了起來,還對神秀說他並未開悟。

但他話一出便引來了嘲笑,人們都覺得這個大字不識的僧人,其實什麼也不懂。這位磨坊僧人看見此場景,卻什麼也沒說,他託人在牆壁上寫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一出,弘忍大師眼前一亮,走了過來,斥責道:毫無見性。幾天後,大師單獨找到磨坊僧人,只敲了三下地面,便轉身離去。晚上三更,磨坊僧人來到大師房內,大師將衣缽傳給了他。但好事多磨,僧人拿著衣缽離去了,因為神秀等人心懷記恨,據說要對其下手。不知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但這位磨坊僧人從此消失在了人海中,了無音訊。時間一晃眼過去了六年,這一天廣州寺內的高僧法師與另一位高僧發生了辯論。

一人說:是幡動。另一人說:是風動。這個時候進來一人,默默道:是仁者心動。這句話讓這兩位法師大悟,詢問來者是誰。只可惜他轉身便離去,第二天詢問才得知,這就是當年的磨坊僧人,慧能。這件事後大家都知道了慧能是一位得道高僧,此後慧能門下弟子無數,重回禪宗之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發跡前必經歷坎坷,總歸來說是兩次。

兩次坎坷不期而來,歷經必能成功

慧能大師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的坎坷必須要去經歷,磨難是最好的幫手。弘忍大師當年明明看中慧能的悟性,為何還要去當眾人之面擦去他的偈語呢?這是因為,當時慧能來到寺內時間短,又不識字,如果公開傳衣缽給他,會給他帶來更多的不測,另外人們的質疑也會影響慧能繼承衣缽。再其次,他就是為了看一看慧能的心性如何。當眾被羞辱後是否還能慈心對人,並且當天大師敲地面三下,也是為了測驗是否有靈性,能否經過考驗。如果慧能沒有悟透,這三下的含義,就不能獲得衣缽,成為真正的大師。這是第一個坎坷。

第二個坎坷就是,慧能拿著衣缽消失在人世。這究竟是為何呢?其實慧能深切地明白,衣缽如同寶物,極其珍貴的同時也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他如今實力不足,還不能夠明著出現。只能默默等待時機,安靜地鍛鍊自己的心智。所以一個人的發跡,一定要經歷第二次坎坷。對於慧能來說,等待便是忍耐,六年的時間,足以沉澱一切。如果慧能當時就高調地加入禪宗,或許他將會被慾望衝昏頭,反而沒有好的結果。

總結

人生的道路很長,有的人一眼見底,有的人卻怎麼也望不穿。對於自己的認知實在是太過重要了。雖說發跡前需要經歷兩次重要坎坷,但是又有多少人悟不透,堅持不住。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能夠成功,而有的人卻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明白,怎樣成功。古代無數的先賢,都是經歷磨難,才成功。他們的故事有很多,他們的人生很曲折。當我們發現自己的生活一團亂麻,十分糟糕時,不妨想想,可能經歷坎坷後就要迎接成功了。再多堅持一點,再多忍耐一些,或許成功便在某個時刻,悄然而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