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被聯合國贊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眾所周知,我國在5000多年曆史發展中,造就了諸多輝煌與燦爛的文明與文化。特別是在塑像技藝方面,在千年的不斷演化中,技術愈加成熟與繁榮。自秦始皇時期的兵馬俑大獲成功之後,後世便在學習與繼承過程中,創造出更多的驚豔作品。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自佛教傳入我國以後,在塑像題材選擇上又增添一大新的類別;不少朝代都誕生了非常精美的佛像造像,而龍門石窟就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之一。龍門石窟坐落在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境內,堪稱世界上造像數量最多,規模最為龐大的石像雕刻的珍貴寶庫。如此輝煌的成就,被聯合國贊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根據歷史典籍記載,龍門的出現,是當初大禹治水時所開鑿而來;而石窟石像的鑿刻則是形成於北魏孝文帝時期;之後經過大唐的不斷髮揚與修建,以及後世王朝的大力發展;在長達1400多年時間的不斷增設與營造中,最終形成如今這樣的狀貌。

龍門石窟的造像很大一部分,都是由統治者的皇家貴族所斥資修建;這樣的造像型別與建造群體,在世界上都是特例般的存在。龍門石窟一共有碑刻題記等2800多個作品,其石窟藝術堪稱我國造像歷史的“里程碑”。

在龍門石窟之中還發現了來自天竺、吐火羅等國家的不同風格的造像,還有來自歐洲的特色紋樣與石柱等,是名副其實的彙集世界各國技藝,所共同造就的最高雕刻水平的石窟。

龍門石窟作為最有影響力的石窟之一,所擁有的著名景點,確實是不勝列舉。首先就是西山石窟,這裡的石像主要是北朝與隋唐時期的,一共有大型與中型的洞窟共計50多個。其中北朝時期的主要代表為:古陽洞、蓮花洞、火燒洞等;而隋唐時期的則是,賓陽南洞、萬佛洞、淨土堂等。

這裡主要介紹隋唐時期的大盧舍那像龕,這種型別的佛像一共有9座;其中中央的石像就是盧舍那大佛像,據悉,這座石像是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顏與體態而雕刻而成。這座大佛蘊藏的含義為“光明遍照”,整體高度為17。14米;其中頭部位置有4米高,而僅兩隻耳朵就有1。9米高。

盧舍那大佛在唐高宗時期被建造,整座雕像看起來雍容華貴而又不失威嚴;面部線條飽滿而圓潤;頭髮是典型的波浪狀,兩條眉毛彎如弦月,底下的一雙明眸卻呈現微微俯視的意味;而嘴角卻隱隱露出一絲微笑,有著睿智而慈祥的形象;這樣的模樣,與蒙娜麗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被外國遊客稱讚為“東方蒙娜麗莎”。

在這座石像雕刻完成之際,武則天曾經秦帥百官繼續寧開光儀式,並且在周邊的地面進行擊鼓奏樂等活動,直到今天,依舊可以看到擂鼓的殘留痕跡。在盧舍那大佛身邊,還雕刻有迦葉、阿難,以及普賢菩薩等石像。這座氣勢非凡的石像,展現出富有美感的群體藝術形象,將佛國世界的理想意境詮釋得非常完美,也展現出大唐的強大國力與精神、物質方面的力量。

在龍門石窟之中,還有一座潛溪寺,也是建造於唐高宗時期;這裡主要雕刻著彌勒佛,而觀音大士、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也在身旁,組成聖神的“西方三聖”。寺廟長度和寬度都是9米左右,陳列著不少珍貴文物。

令人意外的是,在龍門石窟中還有一座蔣宋別墅;在1936年之時,蔣委員長以為自己祝壽為名,將張學良、閻錫山等邀請其中;實則是進行軍事部署,在眾人視察電廠、軍校、軍隊之後,一共在此處待了30多。後來蔣氏王朝親赴,這座別墅在75年時間中都不無人問津;直至2011年時,經過修繕之後,才決定對世人開發。

除了中國傳統的石像技法之外,龍門石窟還有數量眾多的國外造像。這裡還注入希臘、波斯等文化交流的元素,經過多種文化的融合之後,形成別樣而多姿多彩的造像藝術,令人歎為觀止。

小結

龍門石窟的洞窟開鑿,是統治者皇家意志、行為的集中體現,彰顯著濃郁的宗教色彩;龍門石窟不但反映了我國特定時期,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變化;同時映射出社會經濟態勢的發展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