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同樣是和尚提建議,甄士隱不聽,林如海不聽,為何薛家就聽了?

可操作性。聽與不聽,信與不信,不在於甄林薛家是否輕信,是否愚昧,而在於癩頭和尚的建議,是否具備可操作性。

因為癩頭和尚和跛腳道人的神秘色彩,不認真的讀者往往有個模糊的印象:他們(或他)對黛玉、英蓮、寶釵都有過建議,薛家接受而甄林兩家拒絕。至於建議的內容是什麼,有的讀者就不求甚解了。

其實建議的內容大相徑庭。對黛玉的建議是“化我去出家”,要不然就“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

提這建議時黛玉三歲,她那個三歲而夭的弟弟還在。可是儘管如此,林如海夫妻也只有這一子一女,怎麼忍心讓女兒出家?妙玉因病出家,也是“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之後才實施的,黛玉才三歲,怎麼可能遽然決定?

至於不見哭聲、不見親友的建議,在提出建議之初,或許是可能接受的。可是接下來的幾年裡,賈敏與幼子接連逝世,林如海一個人帶著女兒不便不說,還沒有可靠的“親支近派”。萬一林如海早逝,黛玉就可能成為無人照顧的孤兒。萬般無奈之下,只好送女兒千里遠行、託庇於外祖母。這一條建議也不可能實施了。

對英蓮的建議也是出家,當然也被拒絕了。理由同上。

而對寶釵的建議,只是“給了兩句吉祥話兒,所以鏨上了,叫天天戴著”以及“有玉的方可正配”兩條。富貴人家的小姐,在隨身戴的金飾上鏨兩句吉祥話,這有什麼為難的?

至於“有玉的方可正配”,那不僅不為難,反而給薛家提供了最好的理由:薛蟠已經練廢了,寶釵的婚姻就是薛家的最大希望,當然要嫁給顯貴之人。而顯貴之人,哪個沒有一件兩件玉器?

像岫煙這個沒有佩玉的貧寒階層,薛家是絕對不願把女兒嫁與的。那麼,和尚的建議,就成了薛家最好的理由或者藉口,用來杜絕不識相的媒人了。

甄、林、薛都是富貴之家,平時來往或偶然遇到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一定不少,給出的建議和預言也一定不止以上幾條。至於信於不信,那全靠當事人的判斷了:對我有利的、可操作的,我就接受。

對我不利的,客觀上做不到的,我怎麼可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