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讀書 | 《風味人間3·大海小鮮》:獻給海洋和勞動者的一曲讚歌

《風味人間3·大海小鮮》

陳曉卿 李勇 著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風味人間》第三季區別於前兩季,細膩的視野裡觀察記錄中國美食的流變,以及從美食作為觸角深入討論國人骨子裡藏匿於食物背後的情感,最終勾勒出發端於唇齒間,攪動於口舌深處,流動於心頭之上的百轉千回的“家”的味道。

>>內文選讀:

序言:獻給海洋和勞動者的一曲讚歌

李 勇(《風味人間3·大海小鮮》總導演)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地,是人類的故園。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藍色星球,3/4的面積都是海洋,2/3的氧氣來自大海。如果沒有海洋,地球上的人類和所有生物都無法生存;更不要說海洋神秘多樣的生物,以及給人類源源不斷提供的食物。

其實我們拍攝海洋與海鮮主題的想法,已經是多年的念頭了,在《風味人間》第二季的製作過程中,這個想法逐漸成型。前兩季,我們也都涉及過許多海鮮題材的內容,比如第一季臺灣小夥子鏢旗魚的故事,自播出後就一直被大家喜歡和討論,甚至讓許多觀眾聯想到了經典的《老人與海》。

對土地,對大海,我們都同樣的深愛。還可以借用一句詩來表達我們對大海的感情——“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事實上,《風味人間3·大海小鮮》裡,每一個故事都不厭其煩地表達著我們對海洋的深厚情感。

《風味人間3》的副標題是“大海小鮮”,我們希望能夠發掘這些看似平常食物背後的不尋常故事。站在紀錄片創作者的角度,我們也非常喜歡片中拍攝到的主人公,他們用善良、樂觀、豁達,面對著生活裡的起起伏伏、風雨波折,對家人充滿愛與耐心,對生活充滿熱情。

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特別令人感動的東西;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裡,能讓人感覺到,幸福來自對生活和內心的認真與專注。而作為紀錄片團隊,我們能做的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只能盡最大的努力在《風味人間3·大海小鮮》中講好故事,把我們對主人公、對美食的喜愛呈現給觀眾,和大家一起去凝視這些可愛的人、動人的食物。

《風味人間》系列一直堅持美食的在地性,重視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捕撈手段。中國有1。8萬公里的大陸海岸線,1。4萬公里的島嶼海岸線,我們進行了系統和深入的搜尋,盡力發掘能體現傳統的元素,完成了一次充滿感情的回望。

我們花了非常大的力氣去尋找傳統的、行將消失的捕撈手段,比如,我們發現盤錦居然還有帆船捕撈,葫蘆島有騾車下海,山東有高蹺罾網撈蝦,浙東有命懸一線、徒手攀巖的採集,海南有古樸的手拖大網,這些都是古老傳統而且依然在生活中存在的勞作方式,給了我們很多驚喜。

儘管如此,現代生活給人們帶來的影響和壓力,同樣沒有一個人可以逃開。我們甚至能在孤島的一對年輕父母身上,感受到跟一線城市的父母毫無二致的育兒焦慮。時代的印記,也會在紀錄片的鏡頭裡有所表現。

現代社會追求的是效率和速度,這恰好是許多傳統捕撈方式、生活方式所不具備的。後者在快速地消失,圖書報刊和網路上介紹的一些傳統漁獵手段,我們去實地考察,發現很多已經不復存在,如今依然在生活中鮮活存在的,可謂是少之又少。

《風味人間》系列想為他們留下一份影像志,讓人們看見我們的先輩曾經有過怎樣的生活。而大海是如此慷慨、寬厚,滋養萬物、亙古不變,日復一日起伏漲落,滿足著人類的溫飽。

我們認真記錄中國的海、和以海為生的人們,拍攝完成了《風味人間3·大海小鮮》,希望它可以成為獻給海洋和勞動者的一曲讚歌。

作者:李 勇

編輯:周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