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聾秀才不受人待見,在牆上寫首妙詩,過路的知縣讀完派人四處找他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裡,有一號讓武俠迷很服氣的人物:掃地僧。他們往往其貌不揚,但卻一身正氣、身懷絕技。其實這種人物在千年文壇也有不少,而且個個都是厲害的人物。

先有唐代詩人李賀,史書記載他“體形細瘦,通眉長爪”,但僅憑著平生200餘首詩作,他就成了晚唐文壇的扛把子。後有宋代大詞人賀鑄,其人“面色鐵青,眉毛稀疏”,人稱“賀鬼頭”,但他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卻是鮮有人能超越的名句。

這些出生平平,相貌略醜的文人,其實就是文壇掃地僧式的人物。這種人在民間還有很多,而且他們平時經常是深藏不露的。所以以貌取人之輩,往往看不起他們,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這樣一件事。

此事被記載在清代大詩人袁枚所著的《隨園詩話》中。袁枚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是清代有名的詩詞大家,留下過《所見》、《苔》等多篇經典作品。袁枚在江寧做知縣時,路過觀象臺,看見寺廟的牆上題了一首詩。他讀完後,覺得妙不可言。便問寺廟的僧人,這是哪位高人所寫。

寺僧表示,這是以前路過這裡的一個聾子所寫,那人名叫夏復森,是嘉興的一位秀才。當時正是踏春時節,眾才子們齊聚寺內,吟詩作賦,引來不少路人圍觀。其他才子都挺受歡迎,偏偏這夏秀才因天生耳疾,再加上貌醜,所以不受大家待見,被冷落在一旁。於是一氣之下,他便在牆壁上題寫了這首28字小詩,詩云:

草色荒臺過雨遲,短牆古柏暮雲垂。桃花紅引遊人去,獨自斜陽讀斷碑。

這首詩沒有名字,就是簡單的28個字題在牆上。袁枚讀完後,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派下人四處找他,最後終於在嘉興找到了他,讓他為自己編修縣誌。這個工作對一個民間秀才來說,可算得上是重用了,可見袁枚有多欣賞他。

大家仔細看看這首無名詩,確實寫得是很有水平的。從字面上來看,它通篇都在寫景,但仔細品讀,卻又是一語3關。

首先,它是一首絕美的寫景圖。前兩句就已經融合了草、臺、雨、牆、柏、雲共6個意象,每一個意象都用了精確的詞來形容。同時意象間,又有著強烈的對比關係。雨後荒臺的草色青綠,正是一片清新之感;但是短牆和古柏,以及低垂的暮雲又給人以蒼涼之感。這兩個風格完全不搭的景物,在寺裡完美地融合了。

從後兩句的意思來看,人們往往被前者所吸引,遊人們也紛紛看桃花去了。至於短牆斷碑這樣的滄桑之美,卻被完全忽略了。

其次,它也是一首懷才不遇詩。之所以要用兩種不同景物的對比,要用桃花對斜陽,正是因為詩人認為自己就是後者。斷碑上記著的古蹟明明更有價值,但世人就是看不到,正如他自己一樣,一身才華卻因其貌不揚不被人重視。

再次,它還是一首懷古詩。短牆斷碑上寫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想來它是一段歷史的見證。可惜如今碑已斷,往昔一切都成了空,不變的是一年一次的桃花盛開,這是典型的詠史詩。

通讀這首詩,雖只有寥寥28字,我們卻能體會出3種不同的情狀。作為寫景詩,他抓取的畫面很典型,詩境也夠唯美。作為懷才不遇詩,通篇沒有點破,力度全在“獨自斜陽”這4個字中。作為詠史詩,它也一樣是不著痕跡、輕輕勾勒的。一首詩,寫出3種感覺,難怪袁枚會如此欣賞他,他果然是識貨的,讓這樣的人編寫縣誌,確實高明。

其實千年文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才子。不過他們的運氣卻並不一樣,李賀、賀鑄最終是成名成家的,夏才子雖聾還是被知縣袁枚重用了,而那些運氣不好無人賞識的,則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筆者還記得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寫的一段話: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因弟子子羽貌醜,不喜歡他,最後子羽卻成了有名的學者。而長得好看,又能說會道的宰予,雖得他喜歡,最後卻被證明是個言行不一之人。孔子的經歷,以及袁枚的經歷,都告訴我們識人當以才、以品先行,其它次之。對此事,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