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後唐與後梁爭正統,讓臣下把後梁都寫成偽梁,為何大臣們不太聽話

歷來我國各朝都十分重視自己統治的正統性,並且還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髮展出一套王朝正統更替的理論,就如漢滅秦,秦為水德,於是漢初便自稱為土德,以土克水這一原理來說明漢朝統治的正統性。而在大分裂時期,由於政權分散,朝代更迭頻繁,統治的合法性先天不足,於是統治者便更加致力於塑造自己的正統地位,五代時期便是如此。為了塑造自己的正統,後唐對於朝代書寫方面也做了努力,其中甚至包括墓誌的書寫。

一、後唐為塑造正統所做的努力

唐末天祐四年,朱溫逼迫唐哀帝禪位給自己,建立了梁朝,史稱“後梁”。明面上朱溫是以禪讓的方式取得帝位的,於是他的統治便具有了正統性。

朱溫

後來,李存勖攻滅了後梁,因為他曾有功於唐而獲賜姓李,於是便以“中興唐祚”自居。為了加強自己統治的正統性,李存勖把朱溫立梁比作王莽篡漢,稱後梁為“偽梁”,把後梁的宗廟神主搗毀,後梁的兩位皇帝降為庶人,同時下詔將後梁時期曾改過名的官府與寺廟全部恢復原名,還把後梁末帝的首級藏在太社中不允許收葬,甚至還曾計劃摧毀梁太祖墓。之後,李存勖又規範了官僚階級的日常行為與文字書寫,規定曾經擔任後梁官員者在敘述生平歷任的官位時,需要明確寫出“幾任是偽,幾任是朝命”,對後梁需稱“偽梁”,以期否認後梁的正統性。

李存勖劇照

二、後唐前期的書寫執行情況

記敘人物生平的文章以墓誌為多,所以從當時官僚的墓誌中便能看出當時人們對這一書寫規範的執行程度。

在李存勖執政的同光二年(924),曾仕後梁的吏部侍郎盧文度去世,在他的墓誌中,雖然視後唐為正統,但對自己曾仕梁的經歷卻以“一入禁苑,十有五年,揚歷三署,華顯十資”一筆帶過,有意避免了書寫“偽梁”。同年,仕後唐的朱溫舊部左環之子左庭訓在書寫其父左環的墓誌時,對於左環參與朱溫創業的事蹟多加渲染,同時還有意使用干支紀年以避免使用後唐的年號。

同樣是同光年間,在曾仕後梁的後唐齊王張全義之子張繼業的墓誌中,作者把後梁比作王莽新朝,同時還稱頌莊宗李存勖的功績,但對於張繼業歷任的官職卻並沒有一一標明哪些是偽職,也沒有寫具體年份,以避免書寫後梁的國號與年號。同樣為梁朝舊臣的李仁釗的墓誌,雖然嚴格按照書寫規範執行,稱後梁為“偽梁”,把後唐稱為“我朝”,但提到李仁釗仕後梁的經歷時,也並未加貶語,只是例行規範,表面工夫而已。從以上這些後梁舊臣的墓誌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排斥將後梁稱為“偽梁”,即便他們實行了這一書寫規範,也不過是權宜之計,並不覺得後梁為“偽朝”。

同光三年(925),五代時期最大同時也是維繫時間最長的割據藩鎮首領李茂貞的墓誌中,作者運用了後唐規範的自稱——“中興”,並且稱後梁為“僭位”,可見出於表示友好的目的,各割據勢力會選擇遵守這一書寫規範。

對規範執行得較好的主要是李存勖的部下。後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張居翰墓誌中將後唐稱為“中興”,並且提到與梁有關的人物和事件時都會在前面加上“偽”字。官方重要人物的墓誌大多由朝廷派人撰寫,因此也都恪守官方書寫規範。

張居翰劇照

然而,後唐明宗天成四年(929),太子少傅同時也是後梁舊臣李琪奉命撰寫去世的霍彥威的神道碑,霍彥威也曾是後梁的臣子,然而在書寫他的生平時,李琪並沒有按照規範直書“偽梁”,於是被責令改寫。

由上可知,後唐前期除官方撰寫和皇室舊部之外,大多數官僚雖大致上遵守撰寫規範,但後梁舊臣們都在避免書寫後梁的年號和國號,以避免直書“偽梁”,與後梁關係極親近者如左庭訓甚至對於後唐都不甚認可,因此書寫規範實際上並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國號之爭與書寫規範的鬆動

同光末年,莊宗重用宦官和伶人,引發動亂,身死於興教門之變中,取而代之的是被亂軍擁立的明宗李嗣源。

興教門之變

在明宗即位前,各大臣曾就是否要改國號發生了爭論,其中屬於後梁舊臣的霍彥威、孔循等主張改國號不為土德,因為五行理論中唐為土德,若後唐也為土德,則說明後梁為偽朝,為了承認後梁的正統性,後梁舊臣們希望改變國號不為土德,這體現了後梁舊臣為了後梁的正統而做的努力。

明宗即位之後,其實書寫規範已經有所鬆動了。天成年間,曾仕梁的崔協的墓誌中,雖然稱後唐滅梁為“中興”,但一直在避免使用後梁的國號與年號,提到唐、梁換代時,也只以“天步多艱”來帶過。天成四年,同樣為後梁舊臣的韓恭的墓誌中,描寫生平歷任官職時,完全沒有標明時間,也沒有指出哪些官職是哪一朝代的,有意避開國號與年號的書寫,令人難以分辨。還有後梁舊臣王禹,在墓誌中以唐朝的年號來表示時間,以避免使用後梁的年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關於霍彥威神道碑書寫的爭議,可能是李存勖舊部對於後梁舊臣多次違規的反彈。

然而“偽梁”書寫規範的鬆弛是不可避免的,後唐明宗長興四年(933),在張全義的侄子張繼達的墓誌中,作者不僅避免書寫後梁的國號與年號,甚至還寫道“值土德中微,金精方熾”,以後梁為五行中的金德,根據五行相生理論,土生金,唐為土德,可見張繼達墓誌撰寫者公然承認了後梁的正統性。

四、書寫規範效果欠佳的原因

總結以上情況,我們會發現,在書寫時,大部分後梁舊臣對於“中興”這一詞彙並不排斥,但卻儘量避免書寫“偽梁”,不排斥承認當朝,卻排斥承認前朝為偽朝,這種現象的產生並不主要是因為心懷故主,大部分仕於後唐的後梁舊臣都曾在多個朝代任職,所以並不太可能對於前朝有太深厚的感情,他們不說後梁是偽朝,主要是因為如果視前朝為偽朝,那他們曾經的政治經歷也便成了“偽命”了,他們曾取得的功名自然也就一文不值了,而如果將唐、後梁與後唐都視為正統的話,他們的功名便保住了,這便是所謂的“不分真偽,是混功名”。

文史君說

五代的後唐統治時期,唐莊宗李存勖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以及否認後梁的正統性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制定了針對後梁的書寫規範以期使“偽梁”的概念深入人心,然而實際執行效果並不太好。後梁舊臣費盡心機否認後梁為偽朝,他們的初衷並不在對後梁感情深厚,只不過是為了保住自己曾經的功名罷了。費盡心機只為自己的功名與清譽,如此“君子”,實在太過虛偽,為人為臣沒有真性情,清譽再好又如何!

參考文獻

仇鹿鳴:《“偽梁”與“後唐”:五代時期的正統之爭》,《歷史研究》2021年05期。

(作者:浩然文史·聆風)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