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瀛奎律髓11·卷三懷古類,唐朝劉禹錫的2首七律

前言

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三懷古類中,選錄了78首唐宋七言律詩。前面4首,都是中唐詩人劉禹錫的作品。

今天欣賞其中的兩首,《荊門道懷古》是貞元

二十一年(805),

劉禹錫33歲被貶謫朗州司馬時,經過荊州所作。《松滋渡望峽中》是其被貶謫以後,大約長慶

元年(821)赴菱州仕途中所寫。

一、《荊州懷古》:馬-嘶-古樹+行人-歇,麥-秀-空城+澤雉-飛

《荊州懷古》又名《荊門道懷古》:

南國山川-舊帝畿,宋臺梁館-尚依稀。

馬-嘶-古樹+行人-歇,麥-秀-空城+澤雉-飛。

風-吹-落葉-填-宮井,火入荒陵-化-寶衣。

徒使-詞臣庾開府,咸陽終日-苦思歸。

1、第一句表示地點

唐德宗

貞元

二十一年(805),劉禹錫(772-842)參與“

永貞革新

”失敗被貶為連州刺史,行到荊州一帶時,有詔再貶為朗州司馬。這首詩正是作於此時。

唐代改荊州為江陵府,這裡曾是楚國郢都,因此是

舊帝畿。南國山川-舊帝畿,4-3結構,可以理解為省略了謂語:是。

宋臺梁館-尚依稀, 南朝宋齊梁陳四朝,泛指南朝的樓臺館閣依稀還有些痕跡。

第一句切題,可以看作第二句的地點狀語,也可以看做主語(宋臺梁館)的定語,在荊州這一帶的宋臺梁館,依稀還有痕跡。

2、頷聯和頸聯都是複合句,即兩個句子形式組合而成。

馬-嘶-古樹+行人-歇,麥-秀-空城+澤雉-飛。頷聯前面主謂賓:馬-嘶-古樹馬,後面主謂結構:行人-歇。

麥秀,麥子開花,既是主謂結構,也是一個名詞,指《麥秀之詩》。麥秀、黍離,都表示荒蕪之景,有懷念亡國之意。

風-吹-落葉+填-宮井,火-入-荒陵+化-寶衣。頸聯可以看出句法的靈活,上聯填井的是落葉,落葉是前四字的賓語:風-吹-落葉;又是後面的主語:(落葉-)填-宮井。

下聯化寶衣的是火。火-入-荒陵;火-化-寶衣。火是兩個句子形式的共同主語。可以看出,古人律詩中上下聯的對仗,是非常靈活的。 化寶衣似乎另有典故,有知道的朋友嗎?

3、 尾聯十四字句

尾聯是一個十四字句:徒使-詞臣庾開府,咸陽終日-苦思歸。空令在長安的庾信整日思念迴歸南方。

梁朝使者庾信,出使西魏時,

梁朝滅亡,因此

被留在了北方終老。

劉禹錫受到打擊被逐出長安,此時估計也有苦思歸的心情。

二、《松滋渡望峽中》:巴人淚-應猿聲落,蜀客船-從鳥道回

渡頭輕雨灑寒梅,雲際溶溶雪水來。

夢渚草長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巴人淚-應猿聲落,蜀客船-從鳥道回。

十二碧峰何處所,永安宮外是荒臺。

1、簡析

整首詩圍繞著一個望字展開。首聯寫詩人渡口遙望,雨灑春梅,雪江流下。

頷聯還是遙望之景:江洲草長,楚地迷離。下聯典故有深意,

秦將白起火燒楚國先王陵墓(

夷陵

),黑土中有秦人焚劫時殘灰。如今山川未改,秦楚都已經消亡了。

頸聯依舊是景中含情,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當地百姓生活不易,江中

蜀客往來也充滿艱辛。

尾聯提問:不知十二碧峰在何處,只見到白帝城

永安官(劉備託孤處)外的荒臺而已。

這首詩

用典如水中著鹽,幾乎句句寫景,借景而懷古,抒發興亡盛衰之感。秦楚之爭也好,三國之爭也好,都是過眼雲煙,而百姓生活卻依舊艱難。

2、句法

七言句,都可以簡化為五言句,或者字數更少的句子。簡化以後,就容易理解詩人句法,也會更清楚地學習。

渡頭輕雨灑寒梅,雲際溶溶雪水來,可以簡化為:雨灑梅,下聯:水來,

夢渚草長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可以簡化為:渚迷楚望,陵有秦灰。

巴人淚-應猿聲落,蜀客船-從鳥道囘。可以簡化為:淚落,船回。

十二碧峰何處所,永安宮外是荒臺。可以簡化為:峰何處?宮外是荒臺。

簡化後的字,如同骨骼,詩中其他的字,如同骨骼上的肌肉,就看您怎麼新增和組合了。

例如,雨的前面,加一個形容詞:輕,變成了輕雨;加一個方位詞表示地點,變成了:渡頭輕雨。雨是中心語,渡頭、輕是兩重修飾語。梅,前面加一個形容詞作定語,成了寒梅。

渚迷楚望, 前面加一個名字作定語,成了:夢渚-迷-楚望。第3、4處,加一個主謂結構的句子形式:草長,於是出現了7言句:夢渚-草長-迷-楚望。

王力先生在《中國現代語法》中提到複合句可以分為兩類:等立句和主從句。主從句中有一種原因式,草長-迷-楚望,草長成了迷的原因,這是本句因果。

淚落,誰的淚,巴人淚。為什麼落呀?應猿聲而落。船回,什麼船,蜀客之船,如何回?從鳥道回,蜀客船-從鳥道回。

結束語

結束時,取劉禹錫《松滋渡望峽中》部分詩意,作七律一首為今天作業,《三峽懷古》:

巴山春雨洗江梅,夾岸波濤帶雪來。

峽口雲生迷蜀道,船頭風定少塵埃。

聽猿落淚他年客,遺恨託孤昨日才。

白帝城樓高百尺,更從何處望陽臺?

@老街味道